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城鎮化相關改革應盡快釋放利好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08:30:51  


 
  土地改革還權集體

  文章稱,其次是城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既有的中國城市發展路徑中,主要模式是可以低價拿地。工業用地和開發用地的低價拿地,解決了城市政府的預算內收入增長和建設開發資金源源不斷的供給。如果把這條路堵住了,地方失去了土地出讓金來源,地方政府就可能面臨崩盤的風險。在現行的土地制度下,土地財政對於土地出讓的過度依賴,會導致城市一直處於粗放型發展模式。道理如下:

  中國的城市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動的。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帶動工業投資增長,來解決預算內財政收入的增長,保持政府行政開支的運轉,就是所謂的保“吃飯財政”。

  但是,因為各地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競爭激烈,誰降低成本,誰招商的成功概率就大。這就意味著需要降低出讓金,甚至零地價,而且拆遷成本、基礎設施成本還需要政府來負擔,甚至企業進入之後,政府還要給幾年之內的退稅作為優惠。

  實際上,這種招商引資的成本已經是負支出,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老大難。但是為了所謂的政績和預算內財政的需要,各級城鎮政府還在強力維持。為了彌補這塊政府財力的虧空,只能通過房地產開發來賣地,賣的地越多,土地出讓金就越多,這塊收益大於工業出讓的成本。因此推動政府的另一塊利益就是為了獲取更高的土地出讓金,彌補工業招商的負支出,同時還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問題在於,房地產開發由於土地出讓金過高,成本上升,並且房價上漲已經影響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顯然不可持續。繼續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招商引資,面臨經濟和社會成本的攀升,使得政府招商引資的難度也在大大增加,因此也就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工業發展。

  我們在和地方政府官員交流的時候,談到招商引資,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工作的一大難題。實際上,中國世界工廠的形成也基本依賴於中國工業的用地成本低下。如果在這種狀況下,繼續按照原有的模式招商引資,成本的抬升會大大降低了工業的競爭力。

  那麼,如何化解當前工業招商引資的困境?可以通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發揮集體建設用地的作用,把工業招商引資的發展權交給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在集體建設用地上發展工業,城市政府就可以大大減少開發成本,也減少徵地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

  實際上,現在全國一些地區有一些在集體建設用地上,由農民開發的工業園區,管理得非常好,資源配置極其合理,這些工業園區成本很低,不用拆遷,也不用補償,可以很好地推動當地的工業發展。其實上世紀80年代的鄉鎮企業成功經驗,靠的就是低勞動力成本和廉價土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之所以有現今的成果,正是因為它們的用地成本特別低。

  如果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發展工業園區的模式得到推廣,就可以繼續向工業發展提供低成本空間。當前中國工業勞動力、環境成本都已大幅度增加。目前勞動力成本已高出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一倍以上。環境成本也是嚴重問題,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包括重化企業幾乎都被城市居民排斥,有的已經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和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

  從國際發展規律來看,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工業要遠離城市,落戶到遠郊區。現在政府推動的工業化模式,需要承擔極高的社會成本。如果把開發權交還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他們就能直接和企業談判,政府只要通過規劃對用地性質以及環保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和限制即可,把自己從直接參與招商、徵地拆遷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鄉鎮企業就是通過這種模式發展起來的。只不過後來各類城市把工業開發權壟斷之後,政府承擔了這塊的成本。30年後的今天,當拆遷難度越來越大,工業用地對於地方政府已經是嚴重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舍。如果把這塊利益釋放出來交給遠郊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政府再加以規劃約束,就可以減輕政府很大一塊負擔。那麼這種低成本工業發展狀態至少還可以維持10年-20年。

  總之,在集體土地上推進工業區建設,可以使得利好釋放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減輕了政府負擔,又維持低成本發展了工業,還可以使得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以獲得多贏的利益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