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相互定位再平衡的幾種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4-05-30 11:09:07  


 
新的上下關係還是其他形式的新平衡?

  那麼中日之間相互定位的新平衡會不會形成,有幾種可能呢?一種可能是日本在著重提高經濟質量方面繼續努力創新,在先進技術和創新能力上拉大同中國的距離。這樣經濟強國的日本和經濟上相對弱的中國,事實上可以回到過去30年經濟關係上日本上中國下的上下結構,但是中國也在提高創新能力,所以這種可能性的不確定因素較大。第二種可能是日本在國際政治上更加活躍努力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在國際政治地位上縮小同中國的差距。

  當前安倍晉三首相倡導的“積極的和平主義”本身就是日本對於未來國際地位不安的潛意識表現,然而受制於日美同盟、國內和平主義的限制及周邊國家的警戒,日本在安全政策上能夠走多遠前景也很不透明。第三種可能是中國在經濟上對於日本重要性極大增強,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重要性也變得支配性的舉足輕重。中日之間在政治經濟兩個層面的上下關係明晰,日本接受並且習慣上下關係,那樣新的平衡也可以產生。

  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要實現二戰後美國那樣的國際影響力可能並不容易,同樣也取決於日本自身定位的調整。當下認為中日關係目前的狀況就是因為中日的力量平衡還沒有完全倒向中國一方,所以出現不穩定的觀點在中國不在少數。這符合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有一定說服力,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的邏輯結果就是消極等待力量平衡的徹底逆轉,而無視積極努力的可能性和意義。第四種可能是在政治經濟上中國的優勢持續上升,中國調整自身的定位和對日本的定位,日本也調整自身的定位和對中國的定位。

  日本放棄在中日經濟上的上下關係定位和原有的對中國的“優越感”,將中國定位為很重要的夥伴但不會過度依賴中國,雙方形成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的較為平等的經濟關係。在政治關係上,中國對於日本在將來地區國際體系中的地位的不安更加敏感,在政治和安全上向日本繼續傳遞進一步崛起的中國,在政治安全上仍然有日本體現國際存在感的空間,也就是說減少日本在國際政治中不斷增強的“劣等感”。這種方式是最為理想,最現實也是成本最低的調整,但是這需要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有遠見的人去推動,而不是一味等待時機的到來。

  中美已經在致力於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核心就是平等和相互尊重。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變化以及雙邊關係重要性,同中美相比相對遜色,但中日關係的再建構刻不容緩。中日應當致力於建立新型的睦鄰大國關係,形成相敬互讓的新關係,這就需要雙方努力調整原有的相互定位的舊框架,努力探索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新框架和新平衡。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來源:聯合早報2014年05月3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