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成本時代農業的路該怎麼走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09:09:47  


 
  其次,要積極主動謀劃,制定實施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

  實行高農價、高補貼的制度安排。中國農業最終要走一條東亞型的發展道路,這條發展道路的特點可概括為四高:高投入、高成本、高補貼、高農價。從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的發展經驗看,東亞國家和地區由於人多耕地資源高度稀缺,這些國家即使是在實現了城市化以後,人均耕地面積也大大少於土地資源富裕型國家,為了在極少的土地空間上生產出國內所需的農產品,不得不選擇高投入、高成本的農業發展路徑。而千家萬戶分散的小農難以承擔由“兩高”帶來的經濟風險,政府就想盡辦法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同時還通過邊境保護抬高農產品價格,高補貼、高農價便應運而生。從過去12年中國農業發展實踐看,農業收入80%以上都是靠提高價格獲取的,那種既不想讓農產品漲價,又不想提升補貼,同時還想讓農民增加農產品供給的路徑在現實中是難以找到的。因此,對農業實行高農價、高補貼的制度安排具有必然性。

  適度擴大利用世界農業資源的規模和範圍。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完全依靠本國農業來滿足自身需要將越來越困難,付出的環境代價也越來越高昂。必須充分利用世界農業資源,適度擴大一些農產品的進口數量,以滿足國內市場日益增長的需要。中國農業既缺地又缺水,在保障國內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前提下,應該增加一些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進口,以減緩國內土地資源緊張的壓力,同時還應減少耗水型工業品出口的規模,以緩解國內水資源供求矛盾。根據測算,2001年到2010年,通過世界市場,我們進口了數量可觀的農產品。今後,我們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農產品的進口量,以騰出空間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供給安全。

  發展高端農業,走高附加值之路。任何產業發展最終都是要獲利的。農業也不例外,除了國家對糧食等重要少數農產品採取高農價、高補貼之外,大多數農產品的發展,要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結構的變化,走高端化、分層化、綠色化之路,也只有通過發展優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才能從高投入、高成本中獲得高收入。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中國的居民消費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化,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從過去的吃飽、穿暖向安全、健康、營養、可靠方向轉換,特別是中國正在形成一個龐大的中高收入者群體,對農產品的需求層次更高、支付能力更強,為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各地農業發展已經出現了高端化、分層化、綠色化的雛形。比如雞蛋、豬肉、大米市場已經開始分層,雞蛋分籠養雞蛋、柴雞蛋、放養配方雞蛋;豬肉分圈養豬、放養豬等;大米分有機米、綠色米、普通米;小麥種植也有了分化傾向。山東平度市種植引進的黑小麥加工後每斤賣10元人民幣;北大荒米業生產的有機大米最貴有80多元一公斤,最低價格也15、16元一公斤;吉林省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山黑豬,五花肉一公斤標價100元,還供不應求。

  文章指出,當前,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進一步均衡配置資源,使中國農業逐步形成一種分層化的格局,一部分資源用於生產普通農產品,另一部分資源被配置到中高端鏈條上生產優質高附加值農產品。相關政府部門要積極參與進來。一是各級政府要提供財力支持,建立不同形式的高端農業發展專項基金,專門引導各地發展高端農業,實現分層化發展。二是促進農業加快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發展高端農業是不可能的,要支持科研、推廣、培訓等環節,培育中介技術服務組織,通過中介技術服務組織來促進高端農業的發展。三是引導工商資本、民營企業進入農業領域發展高端農業。四是制定高端農產品技術標準,為發展優質高附加值農業提供支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