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毀香港經濟也是“佔中”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4-06-16 08:43:39  


  
  舉例而言,英美等外國勢力支持的反對派中堅人物利用東南亞金融風暴給香港經濟造成的重創,引導社會恐慌攻擊香港特區政府,獲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中央政府在2003年與香港簽訂《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就展示了中國中央政府維護香港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保障“一國兩制”順利實施的堅定決心。 

  香港反對派及其背後的英美勢力,深知從中國手中奪取管制權並不容易,只能是通過漸進式的攻城略地,在討價還價中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逐步靠近掌控香港治權的目標。因此可以判定,“畢其功於一役”並不是他們的真正選擇,至少不會是唯一選擇。雖然他們目前展示出來的言行似乎是表達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但是這種言行只是為了鼓舞士氣的戰術選擇。以英國從各個殖民地撤退時都是深植多種政治、經濟、社會甚至邊界矛盾的習慣性惡劣行徑,其實早就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就香港目前的狀況來說,近期目標可以是通過動員所謂“6.22佔中投票”、“七一”遊行,進行大規模的輿論造勢;但是從長遠的較量考慮,還是要利用經濟衰退給大量港人造成切膚之痛,並通過他們掌控的輿論工具給港人營造一個“今不如昔”的錯覺,為英美勢力支持下的部分反對派,培植更深的生存土壤,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間。 

  如此,反對派不顧香港主流社會的反對、無視國務院新聞辦的白皮書,一意孤行地要把“佔領中環”變為現實,其司馬昭之心,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一,當香港進入選舉社會,愛國愛港陣營和英美勢力支持的反對派之間,爭取民眾手中選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判斷,就是香港回歸之後,是“今更勝昔”還是“今不如昔”。對愛國愛港陣營而言,就是要與中央政府攜手努力,以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證明“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今更勝昔”;而對於外部勢力支持的反對派而言,就是不能讓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證明“一國兩制”的創造性與合理性,必須讓很多港人感到“今不如昔”。要集聚社會怨氣、製造社會矛盾,就不能讓港人生活在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狀態之下。如果不能造成“今不如昔”的觀感,聽命於英美等外部勢力的香港反對派,憑什麼號召民眾反對現行體制? 

  第二,對長期接受港英政府歧視性殖民統治、高度重視經濟成就,並對自己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環深以為傲的港人來說,對政治複雜性比較麻木,但是對經濟挫敗感比較敏銳,因此,造成經濟上的“切膚之痛”對香港反對派來說,是更為有效的強化怨氣、製造社會矛盾的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