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周瑞金:如果鄧小平在 還會搞改革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09:51:08  


 
  澎湃新聞:我國改革開放第一筆外資貸款,是穀牧從日本引進的。這個曾經深深傷害國人感情的國家,我們到底怎麼去看他?

  周瑞金: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們現代化建設,又能牽制蘇聯,鄧小平就用“中日友好”的理念把日本拉進來。考慮這個大方向,所以就擱置了一些問題,譬如說釣魚島。鄧小平說主權問題我們先可以不談,這個比較複雜,歷史形成的,日本就響應了。一個本來很麻煩的問題,鄧小平一下子就解決了,中日友好條約順利通過。

  澎湃新聞:據說鄧小平就是在日本感受到了什麼是現代化?

  周瑞金:是的。鄧小平在日本訪問期間,坐了新幹線,看了鋼鐵廠、汽車廠和電器企業,有了現代化的概念,他才感覺到中國和世界落後有多大。所以他要創造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就是要趕上世界的步伐。當時他還提到了國家的“球籍”問題,說再落後下去要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澎湃新聞:相比之下,中美關係就好懂得多,主要是台灣問題。

  周瑞金:是的。1972年尼克松訪華,兩國關係雖有所改善,但始終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又拖了七年,關鍵在台灣。直到台灣離開,中國正式加入聯合國,1974年鄧小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個時候台灣問題也就無形中化解了。

  澎湃新聞:鄧小平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給人印象是“軟硬兼施”,在香港問題上,他寸步不讓,說主權問題不能討論。

  周瑞金:在香港問題上,鄧小平嚴格區分了主權與治權的關係,採取了有利於解決問題的抓主權放治權戰略,這是他的一個妙招。抓主權就是香港一定要回歸,而且一定要駐軍,要派我們的解放軍去。這點上鄧小平寸步不讓,但是治權可以放,可以實行港人治港,一國兩制。

  澎湃新聞:我們感興趣的是,為什麼鄧小平能夠具有這樣的戰略眼光、戰略思想和戰略決策?

  周瑞金:一個是他長期革命的鍛煉。整個革命戰爭28年,鄧小平都在中央中樞工作,18歲在法國參加革命,21歲回國,25歲領導百色起義,後又參加長征、遵義會議……所以他始終在黨的中樞。他又從基層幹起,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首都”瑞金的首任“京官”,是模範的瑞金縣長。所以他既有地方工作經驗,又能指揮部隊,新中國成立後,他一直在中央處理一線工作。

  解放“臭老九”是一個突破口

  澎湃新聞:後來的事情最近通過《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又再現了,他一出山就抓科技和教育,當時葉劍英是希望他作為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負責全面工作的。這裡現在看來又是智慧。

  周瑞金:這就是他的遠見之所在。他抓教育和科技是一舉多得:一是解放知識分子,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建設,生力軍就是知識分子,把“臭老九”解放出來,變成“香老大”。

  澎湃新聞:但文革恰巧就是打倒“臭老九”,鄧小平這麼一來就是在為文革翻案。

  周瑞金:我說的一舉多得,目的之一就是推翻過去。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會議通過的、“四人幫”修改定稿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中,提出了所謂“兩個估計”,即:解放後17年“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基本上沒有得到貫徹執行”,“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大多數教師和解放後培養的大批學生的“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從這“兩個估計”出發,會議確定和重申了一整套政策,包括“工宣隊”長期領導學校;讓大多數知識分子到工農兵中接受再教育;選拔工農兵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縮短大學學制,將多數高等院校交由地方領導等等。這次會議作出的“兩個估計”和提出的許多“左”的政策,使廣大知識分子長期受到嚴重壓抑。所以鄧小平第一個抓解放知識分子,實際上是挖掉了文革的根。

  澎湃新聞:今天社會的精英階層大多是恢復高考的直接受益者。

  周瑞金:這就是鄧小平的戰略眼光,他為什麼抓教育?必須培養接班人。他看到應屆畢業生質量太差,就提出應該到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去招。教育部的人都認為沒辦法,而且還涉及到破壞毛主席“上山下鄉”的革命路線。鄧小平看得很清楚,我是為了將來,為了培養真正能夠治國理政的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