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雲:中美新型關系與“新基辛格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10:19:04  


 
  首先,“不對抗”應該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未來定位的最低目標,而非核心目標。中美領導人實際上在朝鮮戰爭以後,就已經認識到不能夠再次軍事對抗的重要性,這個戰略定位早就存在,只不過在新的條件下如何堅持的技術性問題。然而如果把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點放在“不對抗”上,不得不說這個戰略定位本身是落後於時代的,而且這樣的定位將會極大地限制雙方的戰略思維空間和靈活度。與此同時,以國家為分析單位,以傳統的權力政治為邏輯起點的“基辛格主義”仍然具有很大的有用性,但是卻面臨著無數的新挑戰,例如互聯網、軟實力、氣候變化等都沒有辦法用舊思維來找到答案。
 
  第二,創新性地建立新型關系首先在於雙方通過戰略對話主動改變自我,相互協調追求最優結果的積極努力。相互尊重的新型關系並不是說對於另一國家的問題毫不過問,而在於藝術性地說服對方自願改變,在這一方面,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傾向。這種良性的相互影響還應該是雙向的,我們在近年的中美關系中也看到中國日益向美方提出具體要求,例如要求美國改善自身的財政狀況等等,這在過去很少有。中美要建立一種為了雙方最優結果可以比較舒適地給對方提建議,另一方也願意傾聽並試圖自我改變的交往習慣,促進對方變不是誰要吃掉誰的問題,而是以此獲得雙贏。
 
  第三,新型關系的更高定位應該致力於推動地區和全球體系規則和治理的改善。這個目標同不對抗的對應性不同,它體現了有所作為的積極性,這應該是新型關系今後努力的方向。目前中國在說服美國人接受新型大國關系與中國和平發展時,常常使用的邏輯是“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所以“中國不願意中美關系對抗”,“和平發展”是必然的選擇。同樣美國在說服中國人接受其亞洲再平衡戰略時,使用的邏輯是“美國是為了確保地區秩序重新建構過程的穩定而非遏制中國。”這些解釋邏輯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單方面的解說欠缺信服度,如何在說服對方的同時努力包容對方則更加重要。
 
  中國需要在市場開放、網絡安全、海上安全等方面,同美國一道建立具有普遍性的規則,主動地把中美這兩個大國放進規則的金絲籠中,這對其他國家也是一個積極的安心信號。美國則需要在地區外交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態度,例如“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如果繼續排斥中國以及採取秘密協商的方式會引起中國的猜忌和反制,美國與盟國在本地區的軍事演習,需要更多地讓中國參與或者開放,2014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中國首次參加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烏克蘭危機,伊拉克敘利亞的恐怖組織,南中國海東海領土紛爭,讓人們對國際秩序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而中美關系的長期走向則是標志性事件。現實主義權力平衡的老辦法對於提供結構穩定仍然必要,但在全球化高度依存以及戰略意圖博弈複雜化的今天,是否足以提供持續的安全則並不清楚。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像“新基辛格主義”那樣勇於超越過去,創新思維,在此基礎上主動地設定更高目標創新實踐,為不確定的世界秩序提供更多的安心信號。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9月2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