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就業“新常態”下加速經濟升級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09:05:10  


就業和中小企業的活力與整體經濟的持續下行壓力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就業狀況與經濟增速的典型背離,恰是中國經濟的就業“新常態。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訊/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上周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2萬,同比多增16萬,提前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在安全邊際內並略有下降。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1至9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同比增長13%,其中3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註冊企業更有“井噴式”增長,帶動超千萬就業。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達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宣宇文章表示,就業和中小企業的活力與整體經濟的持續下行壓力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就業狀況與經濟增速的典型背離,恰是中國經濟的就業“新常態”,可說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之一。眼下深刻理解中國就業的“新常態”,不光有助於增強對創新調控框架的理性認識,更有助於增強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服務好中小微企業的政治自覺。

  一年半以來,本屆政府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今年又推行商事制度等改革,降低企業准入門檻,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措施(如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問題等),極大調動了全社會創業興業熱情。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解除對個體、對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充分發揮國人勤勞智慧的“自然禀賦”。

  文章稱,當“執政為民”不再是口號,當政府真正懷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通過“自我革命”式努力,向市場真實釋放改革紅利的時候,現實回報總是巨大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直接收益於放權放活減負政策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至46.7%,高於第二產業2.5個百分點。就業“新常態”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互為因果。一方面,持續的放權放活、減稅降費加上一系列給中小企業“鬆綁”和“解渴”的定向舉措,大大激發了中小微企業的就業“推進器”和“容納器”作用,促成了經濟下行態勢下就業的持續增長勢頭;另一方面,就業“新常態”收縮了經濟下行區間底線,減弱了短期穩增長壓力,為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贏得了空間和時間。

  文章分析,投資是政府短期穩增長的關鍵“調節器”,但今年來投資數據持續回落,只在二季度末有短暫反彈,表明當前“穩增長”並不是政府的主要目標,這也正是市場刺激政策預期頻頻落空的原因。據測算,今年1至9月基礎設施投資(含電力)合計增長20.9%,比1至8月回落0.7個百分點,持續4個月回落。如果不含電力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2%,則回落1.3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8%,持續3個月回落;房地產投資延續回落態勢再降0.7個百分點至12.5%。基礎設施投資,因政府可操作的空間較大,往往是短期穩增長的關鍵抓手。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中央項目投資和預算內資金撥付近2月有所加快,但力度均“適可而止”,即使必要的投資項目也盡量與“還欠賬”、“補短板”、“惠民生”相結合,真正回歸經濟增長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