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民粹性民族主義的危害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10:56:2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訊/“民粹性民族主義,最終不可避免使得國家走向衰落……一句話,盲目的民族主義會走向封閉,封閉會走向落後,走向衰落。這既是世界歷史的經驗,也是中國本身的歷史的經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昨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民粹性民族主義的危害》如是說。詳論如下:
 
  在民族國家時代,不管人們喜歡與否,民族主義無處不在。自近代以來,民族主義精神始終反映在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義(尤其是愛國主義),也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美德。但同時,民族主義也不時地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近代以來各國之間的戰爭,無一不和民族主義有關,尤其是德國和日本的民族主義。也正因為如此,自從其產生的第一天起,民族主義便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歌頌,有人詛咒。今天,隨著地緣政治的變遷,民族主義重新抬頭和復興,對國際和平和民族國家的統一,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民族主義也再一次成為人們不得不關心的重大議題。

  民族主義不可避免。只要這個世界是由主權國家所組成,民族主義就不會離開人們而遠去。因此,一個現實的選擇是構造一種比較理性的民族主義,避免各種非理性的民族主義,尤其是那些建立在民粹之上的民族主義。這也正是今天的中國所面臨的巨大政治挑戰。這種挑戰既發生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宏觀層面,也發生在社會心理的微觀層面。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精神,就是通過把自己融合進世界而崛起和強大。當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時候,他表達了其民族主義精神,這種民族主義精神就是要通過改革開放,追求國家的強大。鄧小平實現了他的民族主義精神,因為正是他的改革開放政策,引導中國走到了今天,在短短30來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貧窮的國家轉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但近年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2008年以來,西方長期處於危機之中。中國本身沒有危機,也有效地防範了金融危機擴展到中國。在很多年裡,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不過,在同一過程中,西方和中國之間的各種衝撞也表現出來。從前西方經濟好的時候,信心十足,並沒有感覺到崛起中的中國真能“威脅”到西方。但是,深陷危機的西方,開始對自己信心不足,認為中國的崛起已經對西方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這種被中國“威脅”的感覺,促成西方做出各種有悖於中國利益的事情。這種外在的變化,無疑為中國新一波民族主義的崛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此外,很多內部因素,例如社會所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傳統意識形態的衰落、民族精神的萎靡不振等等,也是民族主義的內部驅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