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經濟增長目標宜定為6.8%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09:50:52  


 
  文章指出,基於上述分析,“十三五”時期將不僅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期,更將是全面進入“新常態”的轉型期、全面實現創新驅動的突破期和全面推進國際化的上升期。

  在這樣一個戰略定位之下,“十三五”時期應強調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把“提質增效”作為發展的主旋律,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力求做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等多重目標的統一。為此,年均經濟增長的預期性目標不宜定得太高,太高比如7%以上難以實現、難以承受;也不要降低太多,太低比如6.5%以下則難以完成十八大確定的到2020年“兩個翻番”的目標,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從一些代表性的機構和學者此前的研究和分析來看,普遍認為中國基本面因素仍可支撐6%-7%的經濟增長,有些認為平均增速在6.5%左右,有的認為在7%左右。因此,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議“十三五”時期中國GDP年均增長速度的預期目標定為6.6%-7%這一區間,或者年均增長速度的預期目標定為6.8%左右。這樣的發展速度既延續了中國經濟中高速發展的步伐,同時又不至於降得太快,可做到“可進可退、可攻可守”。

  需要強調的是,6.8%這一數值應當被看作是調控的“中線”,而非“底線”或“下限”。也就是說,未來宏觀調控應堅持“中線思維,區間管理”的理念,完整的調控目標應當是一個區間。只要經濟運行在目標區間內,沒有觸及“上限”和“下限”,就應保持政策穩定,保持戰略定力,不應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和強緊縮政策。這樣圍繞中線進行調控,會給市場主體更加明確的預期,會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富彈性,使調控更加主動、靈活,上下都有回旋餘地。更進一步,未來我們如果能以國際通行的較為客觀、並且可以定期修正的預測性目標來代替當前較為主觀且僵化的預期性目標,將是宏觀調控的一大進步。

  文章認為,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的主要發展目標,當前需要重點研究和回答三個問題:一是基本支撐力量是什麼?應當說,年均6.8%的增長速度仍是一個相當快的速度。根據歷史經驗,重大工程及重大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能夠適時提出未來五年需要開工建設、甚至是完成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儲備清單,以及相應的投融資安排和支撐,還有重大政策的儲備和支撐。二是新的驅動力量是什麼?面對當前國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大趨勢,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趁勢而上?如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創新驅動戰略如何實現?基本路徑、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什麼?三是“十三五”時期我們面臨的最重要制約因素有哪些?產能過剩壓力的持續積累、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的不確定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創新驅動能力的培育和提高不理想、人力資源供應不足等,可能都是未來比較突出、需要重視的約束條件。

  此外,為編好“十三五”規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值得特別關注和研究的重大問題還包括新的發展動力轉換問題、製造業轉型升級問題、產能過剩化解問題,產業政策的效果檢討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問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城鎮化問題、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農業和糧食問題、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問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問題、對外戰略的調整問題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處理好市場機制與政府規劃的關係,也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