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郭震遠:台灣“國際空間”矛盾摩擦易發點

http://www.CRNTT.com   2015-04-08 00:11:10  


台灣推動在APEC實現“習馬會”但未能成局。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深水區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分析》,作者認為:“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兩岸對抗的減少,同樣直接取決於兩岸關係的決定性影響,以及台灣內部政局及其變化的、間接然而重要的影響。實際上,兩岸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的對抗性,就是兩岸對抗性在外交領域的反映。所以,兩岸對抗性的減少,必然導致在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對抗性的減少。這是2014年台灣‘爭取活動’,沒有引發兩岸嚴重對抗,對兩岸關係沒有帶來直接、明顯損害的基本原因。至於台灣內部政局,同樣是通過影響兩岸關係的對抗性,而對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對抗性產生間接的重要影響。所以,2016年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是否重新對抗,因而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對抗性是否重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歷來是兩岸關係中,最複雜、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進入深水區以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不僅繼續存在,而且出現新情況、新特點。2014年的實際事態發展,清楚顯示了這一點。與2008年到2013年這五年間的情況比較,2014年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較為突出,但並不是2008年以前兩岸在國際上嚴重對抗的再現。

  2014年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發生了兩個值得重視的事件:其一,台灣《聯合報》於2014年9月公佈的2014年《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報告》中聲稱,49%民眾認為兩岸在外交領域處於高度競爭狀態,為兩岸政治、經貿、社會、軍事、外交五領域中最高;其二,台灣方面全力推動在11月的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實現習馬會,但未能成局。這兩個事件真實反映了深水區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及其影響,對之深入研究,將有助於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