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割讓台灣殤思 對兩岸有何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5-05-08 00:26:30  


 
  民眾精神萎靡,思想貧乏,多奴性而少血性,重宗族家庭而輕民族整體,文化劣根性隨政治腐朽而益加凸顯,日本在華間諜宗方小太郎戰前研究即認為,中國“人心腐敗已達極點”,日本“在精神上早已制其全勝矣”。作為國防力量的軍隊,和平主義至上,享樂主義成風,戰中一觸即潰、望風而逃比比皆是。日軍進攻遼東半島時,大連守將趙懷業提前將財產裝船運走,卻將大量武器物資留給日軍,旅順守將龔照璵未見敵軍就乘船逃往煙台。在威海圍困戰中,北洋海軍大量人員逃逸,最後發展到要脅主官集體投降。日人福澤諭吉曾輕蔑地說:“支那人民怯懦卑屈實在是無有其類”。

  甲午戰爭的失敗促使中國人群體意識有所覺醒,但直到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一盤散沙的狀態才得以扭轉。面對日寇侵犯,中華民族空前團結,“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協力合作,為抗戰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使中國自近代以來第一次獲得了主權國家的尊嚴,光復了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台灣,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了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更加渴望國家統一和強盛,從這兩點來看,抗戰勝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支撐,開闢了光明前景。

  當前,兩岸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但兩岸尚未結束政治軍事對峙狀態,內鬥內耗以一種相對平緩的方式仍在延續。令人憂慮的是,島內“台獨”分裂勢力仍未善罷幹休,伺機而動,一旦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將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上,最終受害的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自己人。還要看到,正是由於兩岸尚未有足夠的互信和配合,外部勢力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才更加倡狂,才更有戰略餘地。兩岸關係進入鞏固和深化的新階段,兩岸應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深化民族認同和政治軍事互信,儘早結束敵對狀態,不斷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核心利益。

  乙未割台是中華民族近代史的苦難篇章,兩岸應本著一家人的理念,在共創民族復興偉業中撫平歷史創傷,洗刷民族之恥

  《馬關條約》簽訂之後,中華民族陷入苦難深淵。遭此奇恥大辱,中國人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刺激,“振興中華”成為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理想。梁啟超對此曾有評論:“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從反割台鬥爭開始,兩岸同胞即為救亡圖存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全國各省舉人,“莫不發憤,連日並遞,章滿察院”,反對條約,反對割台,要求清政府“變法圖強”,形了史無前例的公車上書運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