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抗戰老兵巡禮 王忠詩:三進三出的祖國

http://www.CRNTT.com   2015-09-23 00:06:43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南聯大同學校友在香港聚餐,後排左二是王忠詩、左四楊振寧
 
  二進祖國:投入地質事業 走遍福建山水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需要建設,地質需要人才。作為西南聯大畢業的高材生,王忠詩備受重視,曾任教於廈門大學,分別在土木工程系和生物系教“水工專業”和“古生物學”。

  1953年,廈門大學面臨院系調整,土木工程系遷至華東,又因台灣問題未解決,有說法稱國家為此不派地質隊來福建,要福建自己成立地質隊。時任福建省工業廳廳長梁靈光問王忠詩,是否願意留在福建去地質隊,他一口答應。

  此時,王忠詩的太太剛剛考上廈門大學歷史系,女兒6歲。不過他決心已下,希望幹自己的老本行,走遍福建的萬千叢林,當“建設尖兵”,從此背著包拿著鐵、翻山越嶺、下過溝、迷過路、羅盤失效、路遇野獸……天天戰鬥在崇山密林中。不過,只要能發現新礦藏,品位達到工業要求,儲量被算出,就算苦沒白吃,汗沒白流——它們都是國家的財富,而他本人也享受到了藍天白雲,春風秋雨,朝霞夕陽。

  他說,從1953年到地質隊工作至1966年文革前,算上每年春節的幾天假和其他探親時間,與太太一起不過100天,每次回家,女兒都粘著不讓走,直到車船開前的最後一分鐘。

  文革期間,王忠詩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福建三明的一個邊遠山區勞動。文革過後,分到福建省地質局區測隊工作,曾發現福建平潭島一帶“中國標準沙”的存在。至1979年8月退休,退休時為主任工程師,標準工資為129元,時年59歲,因去香港定居,一次發給五年退休費5808元人民幣。

  1979年跨過羅湖橋時,他感歎,這是否就是他這個“歸國僑生”的最後結局?在資本主義社會,只會地質的他又該如何為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