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京專家袁南生在台演說:韜光養晦不過時

http://www.CRNTT.com   2015-10-29 00:10:36  


北京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袁南生訪台,28日受台灣中興大學邀請蒞校以“中國千年外交的基本規律”為題發表演說。(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10月29日電(記者 林谷隆)北京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袁南生訪台,28日受台灣中興大學邀請蒞校以“中國千年外交的基本規律”為題發表演說。袁南生以歷史為鑑,提出了“不挑戰世界頭號強國”、“遠交近防”、“韜光養晦”等外交規律,還強調鄧小平所提出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外交政策是不會過時的。

  袁南生曾任外交部黨委機關副書記、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總領事、駐蘇利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2014年11月21日就任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

  袁南生演講提到,中國千年外交的基本規律有七點,首先是“不挑戰世界頭號強國”。地理環境決定不存在古代中國挑戰世界頭號強國的問題,1840年代的鴉片戰爭,也是中國被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蹂躪,而兩次世界大戰,中國都是戰勝國,也可以說是“民國外交”的成功。

  中國改革開放首先就是對世界強權美國開放。蘇聯垮台後,鄧小平隨即提出“韜光養晦”,意涵就是中國不與世界頭號強國挑戰。習近平先前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國不挑戰美國的“老大地位”。

  第二個規律是“遠交近防”,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漢張騫通西域,利用西域諸國的矛盾,開通絲綢之路。民國初年,日本迫使袁世凱接受賣國的21條合約,北洋政府利用美國制衡日本,最後僅簽11條,又迫使日本離開山東,中共與蘇聯交惡之後,聯合美國抗衡蘇聯與越南。遠交近防與“與鄰為善”原則並不違背,遠交近防是基於地緣政治採取的積極型防禦。

  第三個規律是“避免特殊國家關係”。中國千年外交史存在許多特殊國家關係,包括兄弟國家關係(西漢與匈奴、北宋與遼朝)、甥舅國家關係(生藏剛布與唐朝,嫁文成公主)、叔姪國家關係(南宋與金朝)、父子國家關係(契丹國王與後晉皇帝)等。

  近代也有這種狀況發生,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兄弟關係,互相稱為同志加兄弟,蘇聯則是“老大哥”,一起建立“社會主義大家庭”關係,除了國家利益外,還有意識形態利益,關係好的時候,好的不得了,但是翻臉也很快。歷史證明凡是有特殊國家關係產生時,都是中國在戰敗後不得不接受的暫時性、屈辱姓、妥協性的安排,特殊國家關係的建立並不能帶來長治久安。

  第四個規律是“不同時與多國對抗”。四面樹敵是最糟糕的外交戰略,清朝慈禧宣布與八個西方列強宣戰,事實上是“不宣而戰”三個大使國被燒毀,這場戰爭的後果就是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十年浩劫與世界各國的共產黨鬧翻,與三十幾個國家發生嚴重外交衝突,這都是實例。

  第五個規律是“政策越開放外交空間越大”。開放與繁榮昌盛相隨,封閉與落後衰敗同在,唐代的多方位、大出大進的外交策略,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一個時代,也是外交空間最大的一個年代。宋朝也是開放的時代,成為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泉州是當時全球最繁榮的港口。

  第六個規律是“國家利益高於任何其他利益”。中國千年外交證明:黨派利益、意識形態利益、宗教利益、利益集團利益、個人利益綁架國家的利益之上時,外交就會偏離正確的航向。

  第七個規律是“韜光養晦”,蘇聯垮台之後,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是一種外交風格、外交品格與姿態越強盛的國家越韜光養晦,漢朝、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也是和親政策最盛行的時代,韜光養晦是不會過時。

  袁南生發表演說後,也接受在場中興師生提問,在袁詼諧的言論中,場面十分熱絡。袁南生這次訪台,除了在中興大學、政治大學等高校發表演說,也會與相關學術單位進行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