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五大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8:21:44  


五中全會強調“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將發展的重心從“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轉移至“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系統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且圍繞這五大發展理念構建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這五大理念可謂整個“十三五”規劃的主線和靈魂,也是能否和過去的發展模式告別,真正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

  經濟參考報發表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文章認為, “五大發展理念”既是對過去30多年發展遇到問題的總結,也是下一個周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理論上的飛躍。五中全會強調“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將發展的重心從“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轉移至“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這意味著,“十三五”和以前十二個五年規劃最大不同在於,以前十二個五年規劃重視中國經濟在“量”的層面的擴張,以“量”帶動質的提升,而“十三五”則更注重“質”的飛躍,強調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並據此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而無論是創新、協調、綠色,還是開放和共享,都是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

  以創新為例,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就經濟創新力而言,在全球仍然處在落後行列,產業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缺失,產業競爭力受制於人的基本面依然存在。下一個五年,中國不可能繼續走過去靠簡單的投資和模仿實現經濟擴張的老路,因為這條路的一系列“約束條件”已經觸及天花板。當下的中國經濟,傳統增長動力趨弱,包括製造業、人口紅利、投資、房地產、出口、消費在內的六架馬車都已經筋疲力盡,難以為繼,在缺乏創新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急速下滑風險。模仿追趕式的增長走到終點,要麼創新實現飛躍,要麼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人類歷史只給出了這兩個答案。可以說,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發展動力亟須轉換的情況下,沒有創新發展,單純依靠要素投入,是不可能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於此,“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可謂水到渠成。而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情同此理。面對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面對環境資源硬約束,不消除區域發展鴻溝,地區差距太大,不重視環境治理和保護,發展的合法性不僅存疑,更重要的,發展的可持續性一定大打折扣。而共享發展則更是發展的目的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發展成果共享也是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過去30多年,社會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過大,貧困人口仍然有7000多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康社會全面實現,也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文章表示,當然,實現、貫徹這“五大理念”絕非易事,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和保障。以創新為例,創新的本質除了在重大科技領域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形成一整套激勵創新的制度生態。基於此,“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撤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等,並且提出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金融制度層面進行完善。這種將創新回歸至“制度”,重視創新體系建設的做法,無疑是對創新的本質有了更高層面的認識,這等於在構建一種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制度支撐體系。

  文章指出,下一個五年,對於中國而言,對於中國夢的實現而言,可謂關鍵。我們能不能真正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決定著中國的命運和未來。這五年真的需要鳳凰涅,需要痛下決心告別過去重商主義和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回歸到熊彼特增長新的經濟周期的五年,如果中國在這五年為這五大發展理念構建起真正實施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架構,我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成為人類歷史上第十四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