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智庫雜誌:民共兩黨關係的進化存在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04:46  


 
  兩黨建構性關係的變遷脈絡

  由於民共兩黨並未有直接正式的互動,所以兩黨黨際互動關係其實至今尚未建立。但並不代表兩黨沒有對彼此的意圖判定、角色認知和交往策略執行的環節,“隔空喊話”“次黨際交往行為”等等有很多。筆者基於施動者的主體性、位置性和策略性三個基本人格屬性,對共產黨和民進黨兩個施動者的間接互動歷史進行社會建構分析。④

   一、兩黨敵人文化結構的特徵及其破壞性

  結合兩黨關係的最新發展趨勢及過往歷史,可以發現兩黨敵人文化結構在總體上體現為不承認他者作為自由主體存在的權利,希望消滅至少是改變他者的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兩黨均希望從深層消滅或者改變對方的核心意識形態。中共以多種途徑嘗試使民進黨放棄“台獨”主張和行動。民進黨則試圖改變中共對兩岸必須統一的認知,嘗試通過“民主化”來改變大陸的體制,使其沒能力實現兩岸統一。

  具體而言,兩黨敵人文化體現為:在政治上,兩黨意識形態完全對立,中共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追求國家的最終統一,民進黨堅持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思維並追求實現台灣“法理獨立”;在經濟上,中共認為兩岸應攜手合作、實現經濟整合以共同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民進黨則認為不能過度依賴中國大陸,應從“世界走向中國”;在社會領域,中共極力支持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和融合,民進黨則整體上對持續深入的“兩岸化”進程尤其是台灣社會內部的“兩岸化”現象保持警惕,並持反對和阻撓的態度。

   兩黨敵人文化的最大負面影響,就是阻礙兩岸群際文化的進化和正向共有知識的建構。如果民進黨上台執政,無論是2016年,還是2020年,進而再次由兩岸群際關係中的次施動者轉變為主施動者,其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能力將大大增加,兩岸群際文化結構有可能出現倒退。不過,其破壞性影響是有限的:首先,洛克文化已在兩岸人民意識層面有相當程度的內化;其次,兩岸交往過程中建構的相關群際規範有一定的規約能力;最後,台灣特有的群內結構使得具有較大民意基礎的次施動者對主施動者的知識認知有一定的影響和制衡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