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雜誌:台獨勢力難以撬動兩岸關係總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0:06:44  


 
  兩岸之間政治分歧嚴重,各種難題短期內難以破解。首先,兩岸之間的政治定位問題依然“無解”。民進黨否認一中原則而追求“台獨”,與大陸基本沒有交集。藍營雖然承認兩岸同屬一中,但堅持“一中各表”,在“中華民國”問題上拒不讓步。然而,在現有的國際關係理論內仍無法解決“中華民國”問題,這成為國共之間難以跨越的難題。其次,雙方軍事對立難以徹底消除。大陸積極推動以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但面對“台獨”威脅和統一問題的無限期拖延,必然不能放棄使用武力這一“保留”手段。而從台灣方面來說,民進黨謀“獨”,國民黨則以武拒統,兩黨都沒有放棄在軍事上與大陸對抗。所謂的“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都試圖解決雙方軍事對立問題,但目前都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最後,台灣“國際空間”難以完全解決。馬英九上台不再與大陸進行“外交消耗戰”,其“邦交國”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而且參與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可以說已經取得不菲的成績。但馬當局試圖在不與大陸協商的情況下加入更多的國際組織,而民進黨企圖加入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組織。這使得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解決起來困難重重,與島內民眾的期望有很大差距。總之,兩岸之間的政治難題幾乎都成為“死結”,目前很難尋求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然而,兩岸經濟整合不斷延伸到政治領域,使得台灣必須面對兩岸政治議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經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兩岸已經簽訂了包括ECFA在內的21項協定,2014年兩岸經貿總額已接近2000億美元,人員往來接近1千萬人次,兩岸社會、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根據新功能主義的觀點,經濟上的合作具有“外溢”效應,“外溢假定國家和地區的各種政治經濟因素是這樣相互聯繫的:一個領域的問題將會提出另一個領域的問題,或要求另一個領域的解決辦法”⑦。島內政治的變化也印證了這一點。2012年“大選”期間,台灣企業家在最後關頭密集發聲力挺“九二共識”,為馬英九勝選打了一針強心劑。馬英九連任後也更加堅定了反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在2012年就職演說中,馬英九明確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一國兩區”;2013年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座談會上,馬英九宣示不會推動 “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2013年7月,在馬英九的授權下,吳伯雄在會見習近平總書記表態用“一中框架定位兩岸關係”。不唯如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民進黨同樣產生影響。2012年敗選後,民進黨開始激烈探討兩岸路線調整問題。蔡英文表示輸在了“最後一哩路”,聲稱要加強與中國大陸的互動。謝長廷試圖從兩岸憲法入手取得突破,提出了“憲法各表”等概念,並於2012年10月訪問大陸。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召集9場“華山會議”討論兩岸路線問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提出了“凍獨”主張。當時兩岸政治對話的呼聲也日益高漲,2014年2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實現了兩岸公權力之間的直接對話和交流。雖然台灣方面希望“政經分離”、“先經後政”,但持續的經濟交流終究會上升和觸碰到政治問題,這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無法逃避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