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焦慮“被統一” 台灣出路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6-04-04 00:17:15  


 
  對於第二條出路,其實是“二合一”潰敗的國民黨近8年來一直堅持的兩岸政策。這裡說的“維持現狀”,是指台海兩岸長期處於“不戰不和不獨不統”的現狀,是一種對於未來沒有一個清晰說法的膠著狀態。從台灣的立場看“維持現狀”,實質為的是“以拖待變”。結果這個“變”,不是“台獨”勢力期盼的大陸的全面崩潰,而是兩岸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巨大、越懸殊。就拿GDP來說,1996年大陸是台灣的2.8倍,2015年已拉大到22倍。而隨著大陸快速崛起,這種差距理應會越來越大。古今中外對立方的“維持現狀”,都是基於互相之間綜合實力的基本平衡。當一方的綜合實力大大超過另一方時,再要強行“維持現狀”,那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了。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所謂的“維持現狀”,只是在一定的時態、環境下相對的平衡,是一種暫時平衡之計,而決非長久之計。事實上台灣的現狀已經在“變”,而這種“變”是由島內的主流民意來主導、驅使、駕馭。

  對於第三條出路,不管是積極進取形態的“和平統一”,還是消極抵禦形態的“被統一”,都必須經歷“和平發展”的歷史階段。從積極進取形態的“和平統一”來看,“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進行全方位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既不能違背客觀規律,超越發展階段,急於以“和平統一”的總要求取代“和平發展”的階段性任務;也不能安於現狀,消極等待,忘卻了“和平統一”的使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基礎、前提,“和平統一”是目的、歸宿。兩者如同一輛車上的輪子缺一不可。要以和平作為統一手段,以互相不吃掉對方為統一模式,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兩岸都能接受的可行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馬英九當局從執政之日起,就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三不主義”(即“不統不獨不武”)來處理兩岸關係。和平是兩岸民眾所渴望、所追求、所捍衛,當然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但偏安海島的國民黨當局卻僅願意“和平發展”,對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和平統一”壓根兒隻字不提。如此一來,“和平統一”這個統一理論的核心名詞被打入冷宮,漸漸被遺忘。廢止、摒棄“和平統一”的“和平發展”所形成的新常態,是極其危險的。大陸方面若忌講統一、回避統一,接著可能就不敢再講統一,最後會讓“統一”這個概念在兩岸互動中徹底消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