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尹茂祥:台灣年輕世代 政治認同現狀與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其二,從實踐看,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將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逐步導正。雖然短期內兩岸的交流交往無法改變台灣青年固有的“去中趨台”傾向,但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兩岸青年間隔閡、誤解的逐步減少,瞭解、信任的逐步加深,兩岸青年的觀念、想法必將進一步拉近。“兩岸共同的文化傳承、民族認同即便不能有效推動統一,至少也像一根頑固的紐帶一樣連著彼此,不讓'“台獨”'越走越遠。”⑩

  尤其是,隨著大陸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兩岸的經濟社會差距逐步縮小,兩岸的生活方式、思維觀念逐漸趨同。伴隨大陸崛起帶來的巨大輻射力和兩岸交流融合衍生的命運共同體觀念,將給島內民眾帶來強大的磁吸效應,一定程度上降低民眾追求“獨立”的意願,拉近兩岸同胞的認同距離。有親綠學者不無擔憂地指出,“只要中國堅持'以經促統',而台灣持續執行'開放'政策,兩岸一唱一和,將來如果一步步演變成對中國政經開放依賴之局,屆時台灣的“國家”地位將岌岌可危”。⑪

  幾點建議

  認同屬於意識形態範疇,來源於人們深層次的價值觀及思維方式。因此,認同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其改變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兩岸學者對於如何扭轉、導正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認同觀,促使其向“一中認同”轉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並提出很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如台灣知名媒體人南方朔認為,隨著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第一步一定要創造雙認同”。廈門大學陳孔立教授提出,在尊重與包容差異的基礎上,“正視台灣的雙重認同,最終形成兩岸認同”。亦有不少學者提出“修正島內教科書”、“深化兩岸青年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妥善解決兩岸政治定位”,“提供台胞國民待遇”、“建立共同記憶”等各種建議。應該說,這些建議都是有意義的、必要的,但在現實中如何具體落實並取得成效,仍有較大難度。借用毛澤東思想的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我們即要保持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保持政策的一貫性,又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修正,不斷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方案。基於此,本文提出“以我為主、統籌安排;以人文本、深化交流;價值導向、文化固本;與時俱進、政策引導”,逐步建構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