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青年涉台研究學者 探討台灣政治新熱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7-19 00:06:14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中評社 實習記者 梁蘊茵攝)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 束沐 實習記者 梁蘊茵)第九屆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共同體年會7月18日在北京舉行,在“台灣研究與兩岸關係”小組討論中,六位涉台青年研究學者分別圍繞民進黨政黨建設、台灣“左右”與“統獨”意識、時代力量發展與“立法院長”中立化等問題交流研究成果並展開探討。

  論壇主持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在引言中指出,19日中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的講話,全面分析了兩岸關係的由來,從歷史、性質、現狀對兩岸關係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他表示,張志軍的講話有助於學者的研究,學術研究無禁區,希望在做師生基於資料、調查和發現,分享各自對兩岸關係的的思考和發現。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鴻志發表了《蔡英文時代的民進黨政黨建設研究2008~2016》論文,他表示,民進黨雖然已經上台,但蔡英文仍需解決制約民進黨發展的五對矛盾:“台獨”理念與台灣發展利益之間的矛盾;“議會路線”與社會運動潮流之間的矛盾;民進黨基本盤封閉化與中間選民擴大之間的矛盾;派系文化與強化領導核心之間的矛盾;民進黨的草根性與台灣政治發展中精英情結之間的矛盾。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吳維旭在其論文《台灣地區社會分歧與政治競爭》中指出,由於朝向本土化的民主轉型與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過去台灣主要政黨在較長時段是將政治競爭與選民動員的重點定於認同分歧,左右議題受到認同議題壓制。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經濟出現成長率下降、失業率增加與所得分配惡化三重現象,過去均富成長的基礎遭受侵蝕,認同與左右分歧叠加,整體呈現“左-獨”的傾向,年輕世代最為明顯,從而帶動政治競爭主軸的轉變。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白玉發表了她與黃宗昊合寫的論文《從街頭到議場:台灣“時代力量”黨的發展歷程分析》。她從社會運動理論入手,認為時代力量黨通過有利的政治機會結構,合理的論述(文化框架)以及有效的動員,獲得了社會支持與政治權力。白玉發現,2008年以來馬政府的執政能力不斷下降、“台獨”“反中”情緒的不斷持續、網絡民意的不斷發展,勾勒出時代力量發展的宏觀背景。她表示,時代力量在意識形態上變為以獨為訴求的政黨,反馬、反國民黨是其主要的政治主張;時代力量逐漸變為民進黨的側翼,黨的議事風格仍具有濃厚的社運色彩。她還為時代力量黨評估了三條發展路線的可能性:取代國民黨成為第二大黨、成為穩定第三黨、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泡沫化”政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