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港台選舉有何相似之處?

http://www.CRNTT.com   2016-09-14 00:15:37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已落下帷幕(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14日電(分析員 金裕超)備受關注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本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對於未來四年的香港政治生態產生較大影響。對比今年年初的台灣“立委”選舉,其實不難發現,港台兩地在選舉政治中有諸多相似之處。仔細探究,香港和台灣在選舉政治中究竟存在哪些相似之處?對於兩地未來的政治生態與格局又有哪些影響?

  年輕人政治熱情高漲 推動世代交替

  觀察台灣“立委”選舉和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過程,可以看到年輕人的身影非常活躍,這也反映出近幾年來的一個現象,即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度高漲,體現出來就是參與度高、投票率高,出現一批政治新人。本次立法會選舉年輕選民踴躍參與投票,相對應使得年輕候選人的得票沖高,如鄺俊宇、羅冠聰、游蕙禎、朱凱廸、鄭松泰、梁頌恆等人都順利當選,而政治老面孔如黃毓民、李卓人、馮檢基、何秀蘭紛紛落馬,連問政犀利的長毛梁國雄也是吊車尾當選。選舉結果表明,年輕世代對老面孔已經厭倦,而更願意給年輕人機會,讓年輕面孔進入立法會問政。因此在年輕人投票率迅速增長的形勢下,他們所支持的年輕候選人當選率相當高。

  對比看台灣也非常相似,年初的“立委”選舉中,黃國昌、洪慈庸、林昶佐、呂孫綾等年輕的參選者初試啼聲便擊敗國民黨老將李慶華、楊瓊瓔、林郁方、吳育昇,反映出台灣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求變的訴求。資深“立委”雖有豐富的問政經驗、扎實的基層經營、綿密的樁腳佈局與多年的選民服務,但這些都不是年輕選民所青睞的,年輕人較為傾向於年輕、活力、素人和清新形象,因此選票就會主要投射到與這些特質相符的年輕候選人身上。年輕人投票率的增加,相應地也使得這些候選人的得票率增加。新生代的崛起,也推動了港台整個政治世代的交替。

  選舉方式相似 新型選舉模式興起

  觀察港台兩地選舉,可以發現在選舉方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特別是在“立委”選舉與立法會選舉這樣的議員層次選舉體現的最為明顯。首先就是所謂“配票”策略的運用,因為在實行比例代表制的大選區中,每一個選區要選多席,如果出現“吸票機”或“票王”就很容易造成一人拿走太多票,而分散同陣營候選人的得票數,如果能分配選票到實力較弱的同陣營候選人,就可以努力沖高同陣營的當選席次。此次立法會選舉中,建制與泛民都在強力運作配票,新界東泛民9席搶下6席,新界西建制派9席奪下5席,都顯示配票策略發揮功效。然而在九龍西建制派未能配票成功,雖然兩張名單得票率都為此區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但卻造成選票被浪費,建制只拿到6席中的2席,而泛民及本土派則拿下4席。

  在過去台灣“立委”選舉中配票也是重要策略,各黨派都力圖制定出最精密的配票策略來達到席次最大化。如2004年“立委”選舉中,剛贏得“總統”大選的民進黨試圖一鼓作氣拿下“國會”半數,但以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通過整合配票實現了席次最大化,當選率高達八成,而民進黨則因配票沒有奏效而未能成功過半。在2008年“立委”選舉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以後,一個選區只選最高票的一席,配票才逐漸在“立委”層級的選舉中減少。但在市議員這樣的複數大選區選舉中,仍然可以看到配票策略在廣泛運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