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的“日本情結” 由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16-10-17 00:12:50  


 
  (2)建構“台日命運共同體”

  日本的“親台”勢力一直存有“台灣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的意識形態傳統,台灣的“獨立”勢力也需要日本國內“親台”勢力的支持,所以兩者需要構建共有的身份認同,共同體的價值觀念是建構的最有效途徑,所以日本“親台”人士和“台獨”勢力都喜歡宣言台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宣揚台灣與日本是經貿上密切合作的夥伴,並且擁有共同的民主價值理念。很顯然,支持台日雙方是“命運共同體”的人都把大陸作為了假想敵,日本“親台”勢力通過“獨派”勢力在台灣社會渲染“日本情結”作為基礎,向台灣社會輸入日本的價值觀念,宣揚“中國威脅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台灣社會對大陸的對抗情緒。

  “日本情結”與當前台灣社會的認同異化問題

  情結本身存在著某種不協調的,對抗性的東西。台灣社會有其自身特殊的歷史遭遇,二戰後台灣人在潛意識裡一直對日本懷有特殊的感情。

  (一)日本“親台派”與台灣“本土”勢力的結合 

  冷戰結束後台灣社會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台日間關係隨之也發生很大改變。在大陸實力崛起的背景下,日本政界的“親台”勢力除了向台灣社會輸入“親日”的政治意識形態,還以民間組織通過更多元的管道影響台灣社會的對日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台灣社會拓展影響力的紐帶——台日間的民間組織,從台灣社會“解嚴”後,台日互動環境逐漸寬鬆,台日民間組織也逐漸發展起來,目前台日民間組織的發展已比較成熟。如帶有政治意味的日本民間組織“李登輝之友會”,一直是幫助李登輝在日本擴展影響力的在日“台獨”勢力。另一個在台灣有歷史基礎的民間組織——“高座會”,在1943年當時台灣有8000多名少年到日本神戶接受訓練。在二戰後日本就有民間組織“高座會”,台灣是到“解嚴”後開始在各地組織當時去日本當少年工的那些台灣人。日本政府透過台日民間組織,保持日本在台灣的存在感,特別是透過台灣社會殘留日本殖民統治的遺緒來拉近台灣民間對日本的“親近感”。還有一些台日民間的公益組織,在台日雙方發生災害時雙方都會很及時地給予說明,在危難時候相互幫助埋下情感是迅速拉近台日民眾間距離的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