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美強勢推進亞太多邊安全機制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11-09 00:19:30  


 
  克林頓時期:積極支持。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對亞太地區發展多邊安全持有濃厚的興趣,並積極支持各種多邊安全安排。1993年7月10日,克林頓在韓國國會發表演講,提出了建立“新太平洋共同體”的設想,其四大優先戰略之一即是“就共同的安全挑戰舉行新的地區對話”;1995年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發展地區制度”是美國在東亞地區所要採取的安全戰略的三個核心要件之一。克林頓政府對多邊安全的支持並非僅僅停留在言語層面上,而是體現在實際的政策行動當中。這一時期,美國不僅積極參與東盟地區論壇、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等地區性的多邊安全制度,還創設了不少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的多邊安全安排,如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三方協調監督小組、東北亞合作對話等。

  小布什時期:功利運用。小布什政府上台後,其成員大多是保守主義人士,他們更加偏好於通過單邊手段來實現政策目標,因而多邊主義外交選項的地位有所下降。不過,小布什政府並非排斥所有的多邊安排,而是將多邊主義作為實現特定政策目標的一種工具。在2002年9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小布什政府雖然也提出了發展多邊制度,但認為它們必須是“可以幫助管理當地危機”的國際制度和“實用而廣泛”、“基於目標的”、且“願意促進軍事力量的聯盟”。基於這種工具性立場,美國對待亞太多邊的呈現自相矛盾現象:一方面,“唱衰”多邊機制功用,認為東盟地區論壇“只是一個有限的論壇而已,在解決地區安全問題方面的能力不夠”(2001年時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語);另一方面,卻利用東盟地區論壇、六方會談等多邊制度幫助其打擊恐怖主義、解決朝核問題。

  奧巴馬時期:全面介入。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國全力推行多邊主義理念,強勢參與亞太地區多邊安全機制建設。2011年11月10日,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夏威夷發表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演說,宣佈美國將在戰略上“轉身亞太”,“建立一個類似於跨大西洋體系的跨太平洋體系”;今年6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就會議主題“應對亞洲複雜的安全挑戰”發表演講時說,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安全願景是要建立一個“原則性安全網絡”,他希望東亞各國打破雙邊協議的限制,進一步推動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集體架構。除了公開表達培育地區多邊架構的設想外,奧巴馬政府實行更趨務實靈活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積極介入亞太地區安全事務。近幾年來,美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參與了東亞峰會等區域性多邊國際組織,並力圖主導議事日程。另外,美國注重增強同盟國家之間的協調性、聯動性,努力使雙邊同盟向小多邊機制延伸,由此形成了以“美日+1”模式為代表的美日韓、美日澳與美日印三邊合作機制,有效整合了地區軍事資源,降低了美國霸權護持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