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 
中評智庫青年論壇:兩岸青年一家親

http://www.CRNTT.com   2017-06-22 00:23:07  


 
  全面掌握兩岸青年在兩岸關係認知上的差異與形成原因

  海峽兩岸長期隔絕,在政治體制、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存在差別。只有客觀面對這些差異,才能在做台灣青年工作中有的放矢,提升針對性。

  一是兩岸制度差異。兩岸制度差異及台當局對大陸制度的醜化與攻擊,加深了部分台灣青年對中共和大陸的錯誤認知,加大了建構中國認同的難度。

  二是媒體的影響。島內媒體高度開放、自由多元,追求新奇、衝突、娛樂化的新聞理念,對於大陸的新聞報道選擇性強,負面報道多、正面新聞少,加深了部分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誤解或偏見,他們對大陸民主法治與人權狀況的印象和評價存有落差,這對他們的中國認同產生負面影響。

  三是“台獨”教育。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刻意删減有關大陸的歷史、地理和社會課程,弱化漢語教育,強行推動“台語”教學。馬英九上任後,沒有從根本上清除“台獨”意識的毒素,對台灣青少年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四是“台灣主體意識”的滋長蔓延。通過“愛台灣”、“台灣人出頭天”、“台灣第一”、“台灣前途台灣人決定”等主張, “台灣主體意識”把對台灣的政治認同從地域認同導向了 “國家認同”。

  五是國際政治因素。在當今國際社會,台灣已經失去了再擁有“中國”話語權的力量,也就自然而然地選擇遠離中國。加之美日等國對“台獨”勢力的扶持以及玩弄“以台制華”的戰略,客觀上削弱了台灣民眾對原本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的認同,而對“台灣”這個“國家虛像”的認同卻逐漸產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