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智庫中國通戴博:從《北京人在紐約》起步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0:11  


戴博是中生代美國中國問題專家 資料相
 
  因緣際會學中文 懷念美中黃金期

  因緣際會,戴博學中文,認識中國全是大學畢業以後的事情。之前他跟中國的緣份只有10歲時暑期看的卡通片《查理陳一家》和少兒小說《六十個父親的房子》。生活周圍沒有多少華人,那時遙遠而封閉的中國跟他居住的這片美國老工業區似乎也沒多少幹系。

  大學本科主修美術和美國文學的戴博1984年從家鄉的雪城大學畢業後,深感文科生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想周游世界又沒錢。正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美國國務院招考外交官,要培養中文人才。戴博參加考試過關,被錄用了,在美國和台灣各學了一年中文。1987年,25歲的戴博被派到美國駐華大使館擔任文化二秘,他與中國因為“當外交官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結下的緣份就此鋪展開來。

  “那是中美關係的黃金時代”,戴博如是評價1989年之前的中美關係。他說,那時雙方都很寬鬆,互相充滿好奇。戴博自稱運氣好,那時中國文藝界還沒有“大腕兒”的概念,他在北京認識了姜文、濮存昕、崔健等同齡人。這批中國的新生代文藝精英對美國文化的興趣很大,而那時住在北京會說中文的美國人並不多。他們經常開派對,“混”在一起。而現在美國的小夥子不再有機會,能與中國的“大腕兒”混在一起了,中國人也變得越來越現實了。那時姜文成了戴博最要好的中國朋友之一。戴博說,從姜文那裡,他學到好多東西,包括中國的語言文化和講義氣的品德。

   陰差陽錯演大衛 不悔不進演藝圈

  因為這層關係,戴博在偶然的機會,出演《北京人在紐約》的大衛·麥卡錫的角色。那是1992年,《北京人在紐約》來美拍攝,這是中國電視界首次從銀行貸款專門來美拍攝電視劇,只有150萬美元要拍21集。按照原來的劇情,“郭燕”後來嫁給由陳道明扮演的台灣商人,但是拍攝了三四周之後,陳道明覺得台灣商人這個角色不真實,提出修改意見。由於時間緊迫,無法大動手術,陳道明退出了劇組,於是台灣商人的角色後來被改成了美國商人大衛·麥卡錫。

  1992年感恩節,正在康奈爾大學當中文老師的戴博接到姜文打來的電話,被告知他正在紐約拍戲,問戴博能否去紐約見個面。結果戴博一去就被拉上去拍戲,有點救場的意思。陰差陽錯地,戴博一夜之間成了大衛。戴博說,自己沒學過表演,沒有演技,但是他們沒辦法,只有接受。第二天戴博就跟康奈爾大學辭職,全心跟著他們拍戲。他們都知道《北京人在紐約》會很轟動,但是戴博不知道,他連劇本都沒來得及看完,往往是第二天要拍什麼,頭一天晚上把台詞背下來。有些詞比如“粗魯”是什麼意思,戴博並不懂。那時戴博的中文還不像現在這麼好,但他又不好意思告訴劇組,“否則就露出馬腳了”。回憶起這些往事,戴博哈哈笑,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拍戲”,也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