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概念之演變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0:40  


 
  戰後海外“台獨”人士建構“台灣人”概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重回祖國懷抱。但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使許多本省籍菁英被殺,或經受牢獄之災,台灣人民“樸素的愛國熱情”受到了沈重的打擊。對白色祖國失去希望的台灣年輕精英們,將希望從白色祖國轉向紅色祖國。但在1950年代國民黨所實行的“白色恐怖”中,又有數以萬計的本省籍與外省籍年輕菁英被槍斃及送進監獄。台灣社會沈浸在一片恐怖的沈悶之中,部分遭受打擊的“2.28”事件及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和本省籍菁英開始在海外發起反對國民黨的“台灣獨立”運動,並建構“台灣人”概念作為其理論依據。

  1950年代廖文毅、王育德、邱永漢等人開始在日本發表“台獨”言論,建構“台灣人”是與“中華民族”不同的“台灣民族”的理論。廖文毅提出“台灣民族混合論”,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他們繼承印尼、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福建、廣東、以及日本人的血統,即融合了原住民、漢、日、拉丁、Tuton諸民族的血統,經過四百年的混血通婚,已產生出不同於中國民族的“台灣民族”。史明於1962年出版了《台灣四百年史》,以社會主義理論解釋台灣歷史。他認為“台灣人”經過400年外來征服者的統治,“台灣民族”的形成,“乃是透過移民開拓和近代化與資本主義化而促使台灣社會與台灣人(漢族系台灣人和先住民系台灣人)的生成和發展,並在歷史上、社會上,向中國社會與中國人進行了否定的、理性的反駁和脫離的過程中,才逐步見到自然發生的”。史明的“台灣人”裡包括了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但不包括外省人。由於“台獨”的主體是閩南人,他們基於福佬沙文主義,所謂“台灣人”、“台灣話”常不包括客家人與台灣的客家語,而且不願承認先住民的正統及優先正當地位,自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台灣人”。如許世楷認為所謂的“台灣人”是只包括台灣本省漢人的“台灣人”,而因“什麼是台灣人”的考量而引發的“台灣人”主體性研究也只限於台灣漢人。隨著廖文毅等主張“台獨”人士於1965年左右陸陸續續回台“投降”國民黨,“台獨”運動在日本逐漸走向式微。

  19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同時,國民黨開放海外留學,一批赴美留學的本省籍人士開始在北美地區進行反對國民黨的活動,“台獨”的重心也轉向了美國。由於國民黨採取特務統治方式,對批評國民黨政權者都以“台獨”加以打擊。許多曾批評國民黨的留學生被以“台獨”之名義吊銷護照,不准返台。於是,他們開始研究政治學等各種社會科學理論,從學術層面建構“台獨”理論,並以Taiwanese的概念表明自己與外省人之間的區別。美國參議院1959年的“康隆報告”中提出的“一中一台”與“台灣地位未定論”成為其建構理論的重要指導思想。“台獨”理論論述也不斷發展,由血統型的民族主義發展到以認同理論來建構“台灣人”概念。即提出“台灣民族”不像以前是以血統為基礎,而改為以認同為基礎,提出“凡是認同台灣的人,不管什麼時候移往台灣,都是‚台灣人‛”。隨著一些外省籍人士加入“台獨”組織,“台灣民族”的論述由原來的只包括本省人發展為包含了台灣所有族群的新的“台灣國族”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