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王平談融合發展與香港一國兩制

http://www.CRNTT.com   2017-09-04 00:07:25  


 
  落實“國民身份”、享受“國民待遇”、培植“國家認同”

  很明顯,一家之中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直系親緣關係一般是比較密切的,但是他們的下一代往往就開始疏離,各自發展更為重視的人際關係。香港年輕一代與內地的情感維繫主要建基於上一代的家園與親緣關係,本身與內地的關係是脆弱的。特別是在世界觀形成的年齡,香港的年輕人更多地接受了關於內地的負面信息,且他或她本身與內地並無身份關聯,親緣也屬於間接性的,內地對他或她來說並無家園的記憶,且自己的上一代也因為戶籍制度失去了內地身份,就使得年輕人很容易對內地抱持“我的生活與你無關”的態度。

  雖然按照《基本法》,絕大多數香港年輕一代作為香港公民也屬於“中國公民”,但是他們自出生起並未享受真正的“國民待遇”,對“國民身份”並無感覺,如果沒有父母的強力引導,“國家觀念”也就無從談起。客觀地說,不真正落實“國民待遇”、不真正解決“國民身份”的問題,“國家認同”就缺乏誘因、難以自發生成,也就無法達至“樹立國家觀念”的要求。而如果大多數港人不能“樹立國家觀念”,愛國愛港的選民基礎也就無法形成優勢。在立法權力被英國在撤退前刻意設計、擴大到已經足以鉗制行政的香港,如果愛國愛港選民不能佔據多數,不僅無法保證立法會議事廳的正常運作,也難以通過立法與司法對 “港獨”形成有效遏制;如果不能對“港獨”言行形成有效遏制,不能有效縮限“港獨”的滋生土壤與活動空間,激進分離勢力及某些境外反華勢力支持的香港政治力量,就必然會興風作浪。這樣,香港的“穩定”必然無法保證,就會很快干擾香港的經濟。沒有“繁榮”,香港社會不可能“穩定”;而沒有“穩定”,也就難以實現“繁榮”。如果香港墮入這種“惡性循環”,“一國兩制”還有什麼可能“行穩致遠”?

  所以,為了“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就必須讓大多數港人“樹立國家觀念”;而為了能夠讓大多數港人“樹立國家觀念”,就必須首先實現“國家認同”;為了實現“國家認同”,就必須讓絕大多數港人“真正享有國民待遇”,讓握有選票的大多數港人都能夠分享國家發展的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