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銘清:閩南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18-01-18 00:11:29  


 
  特色鮮明的閩南文化

  張銘清談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為支撐的。當代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因素。文化是創造力、生命力、凝聚力的源泉。它能為國家、民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基本依托。

  亨廷頓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一書中,談到文化的地位時,引用了美國社會學家、政治學家莫伊尼漢的話:“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對一個社會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於沉淪。”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承載者和傳播者。閩南人是閩南文化最忠實、最積極、最活躍的傳播者。閩南文化上承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傳統性、連續性,又具有多元性、兼容性和開拓性。因為它吸納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因素,才使得閩南文化興盛發達。

  中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在海洋上有廣泛的戰略利益,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海洋文明。福建是中國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從“以海為田”的耕海牧漁到“以舟為車”的海洋貿易,大規模、持續性的海洋實踐活動,鑄就了福建海洋文明的鮮明底色。
 
  人類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環境很深的影響。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提出了“歷史的地理基礎”概念,他按照地理特征把世界分為三種類型,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原居民的性格是好客與掠奪;平原居民的性格是守舊、呆板與孤僻;海邊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著與機智。

  閩南海岸線長,海域廣闊,港口資源豐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閩南文化的海洋特色。中國人在海洋文明中書寫過空前絕後的一頁,就是被稱為“海盜”的閩南人顔思齊、鄭芝龍、鄭成功父子打造的海商帝國。鄭芝龍的鼎盛時期,麾下曾有20多萬軍隊,3000多艘船的船隊奠定了他海洋霸主地位,成為西太平洋最大的海上力量,北起日本、南至菲律賓的台灣海峽完全是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內海,他被官方譽為“海疆長城”,被史學家譽為“中華帝國伸向海洋的矯健臂膀,與大海隔絕太久的黃土上的中國人第一次奪取了海洋話語權,迎來了藍色的希望。”

  與農耕文化的資源土地的穩定性不同,海洋文化的資源海洋有著瞬息萬變的不確定性,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惡劣環境造就了閩南人搏擊風浪,勇立潮頭的敢闖敢幹、不畏風險、敢為人先、互助友愛、舍己救人、俠肝義膽“愛拼才會贏”的大無畏的拼搏精神。成千上萬的閩南人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大海弄潮,劈波斬浪漂洋過海下南洋,用生命的代價,創造了事業的輝煌。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被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有印尼的林紹良、菲律賓的陳永栽都是富可敵國,掌握駐在國經濟命脈的人物。

  文化的遠距離傳播,有頼於人的遷徙。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與閩南人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和海外僑民,以及海商文化有密切關係。閩南人移民台灣,廣大華人華僑移居海外,形成了雙向交流,閩南文化的豐富性是通過開放性實現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