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蔡政府硬“去中國化”只會適得其反

http://www.CRNTT.com   2018-08-24 00:23:43  


台灣教育部課審大會日前決定,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分域,中國史被納入東亞史架構,將不再單獨存在。(來源:中時)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評論員 林艶)台灣“教育部”課審大會日前決定,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分域,中國史被納入東亞史架構,將不再單獨存在。這一決定引發兩岸輿論強烈質疑與批評,台灣十多名大學教授16日發起“堅決反對不符合歷史教育的新課綱”聯署,批評新課綱是一份舍本逐末、徹底“去中國化”且急就章的課綱。

  回顧過去,每當別有用心者主政,均會對歷史課綱進行“去中國化”的調整,以此實現其“文化台獨”的目的。李登輝時代,台灣史首次成為中國史中的獨立單元;陳水扁時期,台灣史脫離中國史獨立成册,歷史課本被劃分為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蔡政府則變本加厲,直接去除中國史,完成了“去中國化”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步,令不少“台獨”人士形喜於色、彈冠相慶。我們以為,台灣當局切莫掩耳盜鈴、誤判形勢,以為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念轉動。要知道,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最終只會陷入“適得其反”的困局。

  首先,以政治操作裹挾歷史教育,有悖學科規律,終難行穩致遠。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匯總起來的“百科全書”。把這本百科全書好好傳授給下一代,是古往今來海內海外人們培育青年、教導青年的通行做法。可以說,青年接受了怎樣的歷史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具有怎樣的心胸視野,怎樣的精神氣質、怎樣的競爭能力。然而,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不惜將歷史教育變成政治的工具。台灣學生不僅無法學到中華5000年文化的精髓,還不得不接受“台獨”學者們在書齋里為附庸政治而臆造出的產物。台灣文史學教育者也不得不違背學者應有良心,被迫在課堂上無視日據當局對台灣人實施愚民教育,把台灣人當傻子、把台灣人變傻子,大力強調日本為台灣帶來的積極影響,極力淡化台灣人的抗日歷史。同時,還須殫精竭力對一些本土史中無足輕重的東西拔高度、挖潛力。可以說,課綱改動不僅是對歷史的極不尊重,也是對教育的極不負責。

  我們以為,人文教育必須符合社會實際,必須符合學術規律,種下政治“硬坳”的怪種,就要面臨顆粒無收的風險。蔡政府應該不會不記得台灣本土語言教育的慘敗經驗,2001年,陳水扁規定小學增列“本土語言”為必修課程,以政治力在校園猛推閩南語教學。但17年教育之後,台灣學生反而普遍不說閩南語。原因很簡單,陳水扁推行“本土語言”只是為了達成其政治目的,嚴重悖離了現實社會,致使台灣學生對閩南語有著根深蒂固的天然反感。同樣,“去中國化”的扭曲歷史教育不僅對台灣青年毫無幫助,還會嚴重削弱他們的競爭力。隨著台灣居民居住證等台灣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出台落實,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則讓台灣青年面臨更廣闊舞台的檢驗。屆時,他們要與大陸傳承了五千年文化底蘊的青年尋找共同語言、進行機會競爭,要在東方文化復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西方世界樹立自己的文化標識和精神旗幟。那一天,他們終會發現自己所接受的“400年歷史教育”是主支不分、以論代史、去精取糟的產物,這必然會讓他們感到捉襟見肘、力有不及。到那時,不補中國史這堂文化課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而再學習的過程又勢必漫長而痛苦。我們相信,台灣的家長們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下一代因為政客的居心叵測而陷入如此境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