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管中閔談“窮到發慌” 憂台灣年輕人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8-10-09 00:19:31  


管中閔演講提厭世代、斜槓青年兩個年輕人次文化現象的名詞。(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嘉義10月9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8日在嘉義市演講,拋出“厭世代”、“斜槓青年”(slash)年輕人的次文化的名詞,反映台灣社會當下年輕人對未來不抱希望,對社會冷漠、逃避、疏離的現象。

  管中閔8日在嘉義市議會以“台大新價值、台灣新意志”為題開講,除了暢談大學自主、自治外,針對台灣經濟困境、社會現象也提出他的觀察。
  
  他表示,從國際競爭力看,很多人擔憂台灣經濟成長速度比不過鄰國、中國大陸,現在台灣的外人投資在全世界敬陪末座,2017年的薪資倒退到2000年。薪資成長停滯,其他東西都漲了,成長趨緩、投資不振、薪資停滯,還有區域經濟結盟對台灣競爭力的憂慮等等。

  管中閔指出,2017年30歲以下就業者有4分之3的人每收入在新台幣3.5萬元以下,少於3萬元的超過5成。很多年輕人北漂,在大都會辛苦的工作,但經濟壓力仍然讓年輕難以喘息,也是“厭世代”現象最大的原因所在。

  他說,年輕人次文化中出現的“厭世代”,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很多年輕人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把自己鎖起來、逃避的心理,反映對社會的疏離、冷漠。

  相對的,反映年輕人經濟困境現象,還有“斜槓青年”(slash),很多人為了生存,不會只有一種職業,而是過著多職工作生活;學校教育也跟著社會現象,鼓勵輔系、雙修、多考證照。

  管中閔說,最近有首歌很紅,黃明志、王力宏的“漂向北方”,後來網路改編、KUSO一個MV“窮到發慌”,諷刺時代青年現象。台灣年輕人必須到中國大陸去求學、去工作、去求生存,年輕人沒辦法在台灣生根。“厭世代”、“斜槓青年”正反映出當社會封鎖、資源被壟斷的情況下,台灣年輕人所處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