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中評智庫:柯文哲現象的意涵與前景 | |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21:44 |
二是島內民意走向對柯文哲個人“台獨”理念不會立即構成現實政治壓力。近年來島內出現“台獨”熱衷度下降、統一勢頭提升的民意新趨向,但是也應看到,其一,在島內民眾對台灣前途的選擇“統升獨降”中,一方面,在未來“被統”的民意共識下“拒統”的比例雖然在縮小,但仍是當下的民意主流;另一方面,選擇“台獨”的民意雖然降低,但仍可抗衡選擇“統一”的民意。二,雖然在中華民族主流認同下“台灣人”認同下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身份認同回升,但是島內相當一部分民眾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意識、“台灣主權”意識仍強,這使得民眾選擇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仍然占4成左右⑫。在兩岸統一認同的正向能量纍積尚處於量變的階段,上述民意結構對柯文哲個人“台獨”理念不會構成立即的現實政治壓力,有利於一段時間內柯文哲以“墨綠”色彩維持其淺藍、淺綠,以及非政黨支持者包括39歲及以下年輕人的支持度,在低政治性的兩岸務實交流合作上,柯文哲仍有機會長袖一舞。 其次,柯文哲的主觀能動性將決定“柯文哲現象”能走多遠。 “歹勢風波”對柯文哲而言實非偶然,柯文哲自身的“台獨”傾向使其必然具有政治上向“獨派”妥協的軟弱性。雖然柯文哲極力迴避政治敏感議題以避免顯露其政治色彩,並表示“在政治上愛民、清廉、勤政,這種政治價值沒有人注意,卻每天在統‘獨’上打轉,看了很討厭”⑬,但是統“獨”道路的選擇,其本質直指如何保證、怎樣保證、能保證多少民眾根本利益福祉的問題,是解決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首要和根本問題,它不是“藍綠惡鬥”所能取代的,也非“愛民、清廉、勤政”就能根本解決。作為標杆性政治領軍人物,柯文哲早晚要誠實面對。何況日前島內民調顯示,民眾主張統一與西進意願再現新高⑭,而且近來有過半民眾贊成中共加入島內政黨愛台灣的比賽行列⑮,這預示著島內“統升獨降”這一民意趨勢的量變纍積已越來越醞釀著質變的可能性,預示著當前島內社情民意已邁向兩岸發展利益比較與統“獨”道路的選擇階段。同時,在這樣的民意大背景下,就在柯文哲“歹勢風波”漸熄之際,島內社情還出現了一個值得重視的新動向,即島內精英階層出現一股擺脫藍綠、重新定義“台灣價值”的政治力量,並將“愛台灣”提升到兩岸統一的理念認同高度。這股力量的出現,既是這部分精英對台灣未來前途的明確選擇,也是對柯文哲“白色力量”的尖銳批判。 2017年6月,有感於“台灣面對變局,必須主動撥亂反正”,島內《中國時報》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為主旨發表系列社論5篇,開篇就提出台灣應建立“反‘台獨’”、“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兩岸都是‘中國人’也都是‘中國’”、“經由融合達成統一過程”等“愛台灣四大共識”,指出“當前此刻,重建4共識是台灣邁出新步,再興再起的關鍵一步”⑯。隨後的4篇社論則分別就“四大共識”提出闡述,指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必須在正視兩岸歷史文化連結的基礎上,超越‘一中各表’,重新確立兩岸的政治連結,與大陸達成有關‘中國’的國號共識”;“台灣要拆掉怕統一心牆”;“要超越藍綠,不要被政客綁架”,指出“兩岸及台灣朝野之間原本存在許多可能的共識,發掘出來、營造出來,當可締造互利多贏局面”⑰。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