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電影剖析中美關係?奧斯卡導演講背後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11-25 00:14:23  


會後導演和制片人等接受媒體群訪(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郭至君)當前中美關係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歷史性抉擇?中美關係這個看起來似乎有些冰冷的,不接地氣的定義如何通過講述普通人的故事來呈現,來剖析?2018年11月24日,全球化智庫(CCG)聯合東注文化在北京舉行院線記錄電影《善良的天使》(Better Angels)國內首映暨中美關係的未來研討會。會後,導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接受了媒體記者們的群訪,講述了電影籌備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努力和細節。

  首先,這個紀錄片的名字出自於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句話:“神秘的記憶之弦,終將被天性中善良的天使所撥動。”這部聚焦兩國的民間往來紀錄片,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合作為兩國民眾帶來的福祉。影片跨越四大洲拍攝,記錄了那些跨越中美地理上的距離及各方面的差異、努力試圖搭建中美友誼橋梁的人們的故事:一位在中國學校教英語和橄欖球並在中國找到真愛的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士兵;一位將中國珠算帶到美國的珠算大師;一位在艾奧瓦州馬斯卡廷自己掏錢建立“中美友誼屋”的中國企業家……在我們忽略的地方,中美兩國的普通人以他們的方式溝通著彼此陌生而又息息相關的世界。導演柯文思說,內心的天使是放下兩邊不同的東西來追求我們共同的一種聆聽,善良的天使在西方的表意就是心中向善,如果中美關係破裂,不光是對中美兩國,對於全世界都有一個消極的後果,基於這個原因,所以我們把片名叫做《善良的天使》。

  柯文思也透露,“這個片子本來計劃要拍一年半,但卻拍了五年,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責任。一開始我對中國缺少了解,我以為拍一部中美關係的片子,只需要在中國和美國拍攝。但事實上,我逐漸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大國,要講述中國的故事,就不可避免的要去到非洲,去到很多地方,這是我一開始沒想到的,也會導致這個影片拍了很長的時間。”

  說到片子里讓導演最感動的故事,柯文思表示,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復興,中國也將很多的工作轉移到了非洲。很多片子講到了中國發展的迅速,但他們沒有講的是中國在背後付出的沉重代價。現在在中國有六千萬的留守兒童,有很多的家庭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人,就像我們片中的那個在埃塞俄比亞修橋的工人,他沒有見到自己孩子的出生,他沒有機會養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他三年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果一個美國人要在非洲工作可能每兩個禮拜就會飛到杜拜去到那邊去享受一下生活,這種事情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中國人做到了,所以中國人配得上他們所現在擁有這樣一個經濟,這樣的一個崛起和復興。“這個片段,從拍攝到剪輯我看這個片段可能有幾百次,但是我仍然很為他打動,所以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相信能夠最打動人的片段,是觸及人心靈的,留在人們心中久久回響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