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網絡文化與大陸想像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00:03:23  


 
  兩岸關係早已不是停滯在二十年前,台灣如今在中國大陸省級經濟體中位列第六,深圳市區域範圍的人均GDP已經超越全台平均;中國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在經濟成長中仍舊呈現開發中經濟體的趕超式發展,而台灣則早已進入成熟型經濟形態,大陸的前景、相通的語言文化為台灣青年進入大陸奠定基礎,大陸所具備的物質基礎亦為未來兩岸開啟和談、共同商定兩岸青年未來和國家命運製造共識。台灣內部紛繁複雜的政治和相對緩慢成長的經濟不是兩岸青年能夠改變的客觀事實,真實的交流才真正是兩岸青年力所能及的。

  即便對於中國大陸的想像有種種普遍誤解,島內青年仍舊不乏理性的聲音,《遠見雜誌》在2018年2月發佈的調查顯示,台獨認同者下降、統一認同者上升,創下台灣近10年記錄,其中願意赴中國大陸發展者佔比36.6%,18至29歲青年願赴陸者為53%,同比增長10.05%。⑻台灣《經濟日報》2018年4月發佈的調查報告亦顯示,中國大陸為台灣人最想前往的工作地,在陸就業台灣人佔比超過在海外就業台灣人的總和,其中薪資優渥程度成為台灣青年前往大陸發展的主要原因。⑼

  繼大陸國台辦出台《惠台31條》之後,廈門、福建、上海、寧波、天津等各省市均推出了自己的惠台政策,第一次實現了沒有中間者,沒有島內政黨、團體、機構牽線的直接惠台,受益者是一切願意瞭解中國大陸的青年,即便未來交流遇到碰撞摩擦,遇見矛盾紛爭,仍舊不能放棄交流,相信一切產生於實質交流中的矛盾,也能通過交往緩和消弭。

  五、結語

  無論個人政見、意識形態、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的差異,友善熱心的台灣人總是多數。在網絡世界的嘈雜與嬉笑怒罵中,真實的台灣卻並非如此,“擬像”的陰暗面並未影響到大多數台灣青年的日常生活,也難以動搖大陸市場巨大、充滿機遇的客觀事實。輿論可以被部分人物團體左右、塑造,以達成對其有利的結果。在這樣的非理性,或者是刻意為之的“擬像”中,真正的中國大陸並未隨之改變。或許這些“擬像”、想像可以創造出新的認同,但布什亞早已有言:“沒有什麼會徹底消失。”⑽無論是真實的大陸的形象、還是現實中的中國認同,在扭曲解構中國意涵的同時,亦會解構他們自身存在的狀態。沒有人能夠完全掙脫物質上的客觀現實,就像沒有人可以否認台灣41%的出口額源於對陸出口,以及長時間對陸出口順差帶來的龐大外匯。⑾

  寬容的心、誠懇的交流態度也體現在筆者周圍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心中,這樣的善意可以克服大多數網絡中非真實的大陸想像。

  相信最終由於誤解和扭曲而塑造的中國大陸的“擬像”走向瓦解,虛擬消散成為幻影。未來的兩岸交流中,大陸方面亦要跟上台灣互聯網的腳步,在大陸發展大陸與全世界互聯網Plus的時刻,不要忘記去理解台灣網絡文化的語境。依照台灣的閱讀、推送習慣撰寫文宣、敢於傾聽台灣青年不同的聲音,找到兩岸的分歧與共識,化解對立衝突。在兩岸青年更大規模的相互往來的基礎上,共同搭建兩岸網絡世界與兩岸青年交流的橋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