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運籌中美關係應把握五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9-06-25 00:03:39  


 
  思考中美關係運籌之道,根本上還是要繞到中美關係的背後,考慮中美關係的大背景和大格局,即思考21世紀中國在世界上的定位以及中國發展的方向。首先,美國的世界霸權之路不可走,我們不應羡慕它,更不能蹈其覆轍。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最高利益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為奮鬥目標,但根本在於堅持地區性守成,核心是爭取和保持一個地區性主導強國地位,避免爭奪全球霸權。因此,中國的努力方向應該是構建包容性的全球命運共同體。在這一體系中,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是,在亞太地區事務中“我主美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則是“大國多邊協調”,從而形成中美“各領風騷,合作協商”的“美美與共”局面。在這個意義上,探尋運籌之道,最終是尋找與美安全共存、發展共榮、文化共通之道。這句話不僅是口號,更是切實的大戰略目標。

  二、當代中國第一次站到了可以塑造世界秩序的歷史門檻上

  縱觀歷史,世界秩序構建主要是圍繞大國展開的。近代以前,中國與西方世界處於平行體系;近代,中國被西方工業文明和堅船利炮打敗,從此被動融入西方主導國際體系,同時也步入積貧積弱時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不斷提升,改革開放後經濟地位開始崛起;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體量、綜合實力穩居世界第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權威機構的預測,中國在2030或2035年時GDP總量將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雖然屆時中國的人均GDP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實力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越美國將意味著中國的國際權勢對世界而言舉足輕重。比如,從2000年以來,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相對於美國的經濟總量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2000-2010-2014年,日本占美國的比重分別從48%下降到37%和24.7%;德國占美國的比重從19%-22%-19.1%;印度占美國的比重4.8%-11%-10.6%。俄羅斯占美國的比重2.6%-10%-6%。而同一時期,中國經濟總量占美國的比重則11%-40%-63%,2018年進一步上升到66.7%。也就是說,在世界範圍內,衹有中國一國相對於美國形成了快速追趕態勢,而其他國家實力大體上相對美國都在持續下降。由此可見,中國崛起是一種大勢,而且這種大勢不可逆轉。這種情況下,當今中國確實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最中心,處於超越西方國家進而有能力改造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歷史門檻上。且從現實情況看,中國致力於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意志和態度也是堅定而明確的。

  三、中美間的衝突對抗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必然過程和“歷史陣痛”

  近代以來,所有世界新秩序的形成都是靠戰爭打出來的,戰爭勝利者無疑就成為新國際體系的領導者。比如,1812年英國打敗法國之後稱霸世界,1945年美國打敗德國後成為世界霸主。冷戰和平終結,美國不戰而勝,在歷史上屬於首次。依照歷史邏輯,未來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如果不爆發中美之間的熱戰,也至少會類似美蘇間的冷戰。因此,可以預見,在中國持續崛起和追趕美國的過程中,中美之間的磕磕碰碰以及危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2018年4月以來,中美圍繞“中興事件”激烈博弈並開打貿易戰,表明中美全面戰略競爭的大幕已經拉開。近期“孟晚舟事件”表明,美國正將經貿戰升級為科技戰,矛頭直指關係國家命運的高科技產業和5G技術。從中興事件、貿易戰以及孟晚舟事件看,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對華博弈中“無所不用其極”,且赤裸裸、無底線。前一階段,美國把衝突範圍不斷擴散到社會人文、輿論和軍事領域,且各領域協調配合,合力施壓,迫我在經濟領域做出令其滿意的大讓步、大妥協。下一步,美國將重點在台灣、南海、半島、東海、新疆、西藏等問題上加大對我施壓力度,中美衝突的烈度、廣度和深度在2019年將不斷升級。正因如此,習近平2019年年初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特別強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歷史表明,實現中美之間的妥協,不鬥爭是不行的,不鬥爭是過不去的,衹有鬥才能和,而且不鬥到一定程度,也很難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