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艷:大變局下的香港青年如何承擔時代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20-11-02 00:03:57  


第八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與會者合影(中評社 沈而忱攝)
 
  林艷指出,在機遇和挑戰之外,大變局更賦予了香港青年以時代的重任。大家知道,一個人既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一百多年來,正是秉著這樣的認識,一代代香港人接續奮鬥,使香港從一個小漁村逐步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國際大都會。今天,在具有顛覆性力量的大變局面前,香港的繁榮穩定能否始終延續,東方之珠的名片能否依然閃亮,很大程度上要看這一代香港青年能否挺身而出,有所擔當。她認為,要答好時代之問、扛起肩頭重任,香港青年至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倍努力:

  第一,要有家國民族的情懷。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我們也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但無論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這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改革開放初期,不少香港同胞到內地投資興業,不只是因為看到了商機,而且是希望看到內地擺脫貧困、國家日益富強;大家無償捐助內地公益事業,不只是為了行善積德,而是基於與內地人民的同胞之情。時至今日,他們的事業成功和崇高聲譽充分表明,祖國最終會選擇那些選擇了祖國的人。與此相反,我們看到,在近年來香港發生的社會運動中,不少香港青年在大國博弈中被外人當棋子對抗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青春和一腔熱誠化作別有用心者的政治燃料,他們的投入最終換來的卻是美國等對自己家園的一系列制裁。這充分表明,自己所屬的國家和民族與生俱來,既不會因政治論述而解構,也不會因是否認同而改變。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美國骨子里始終認為香港和中國就是命運共同體,永遠也不會把香港人當作是自己的國民,這一道理在和平時期或許還不那麼明顯,但越到對抗的時候就越發暴露出來。現在,香港的前途已然受到了“修例風波”等大型社會政治運動的影響,亟需青年一代痛定思痛,擺脫長期英國殖民史和“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堅定與自己的國家民族同心同行,防止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這是大變局下有所作為的前提和底線。

  第二,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俗話說,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視線,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視線決定現在,眼光決定未來。林艷表示,幾十年前,國家發展的形勢遠不及當前明朗,老一輩港人能夠以敢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帶頭參與內地改革開放,靠的就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前面已經說過,深圳河以北,內地發展正如火如荼,香港青年的歷史性機遇近在咫尺,但那也首先要“看得見”,才能“抓得住”。我認為,對香港青年而言,要以高瞻遠矚的眼光把握國家戰略。當前,國家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勢必會對香港的經濟結構和產業方向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密切關注這一趨勢,加強對相關政策的了解把握,香港青年才能對本港各行各業發展的前景和態勢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在市場轉型中更好地順勢而為,規避風險,把握契機。要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增強內地思維。香港青年身處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本身就具有西方思維和本港思維,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內地思維的訓練,則有望擁有“三重思維”相迭加的獨特優勢。這不僅有利於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和核心競爭力,也有利於開闊眼界,進一步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有些香港學生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主動去內地高校讀書,趁年輕更好認識和了解國家,熟悉內地體制和文化,這種做法就很有遠見。要以高瞻遠矚的眼光看待北上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青年幹事創業的新舞台、新選擇。實事求是地說,儘管國家已經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政策,但眼前港青融入灣區發展還是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制度性不便。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風物長宜放眼量,在大趨勢奠定的前提下,初級階段才是價值窪地,等到一切完善成熟了,參與的人多了,再廣闊的“藍海”都會變成厮殺激烈的“紅海”。現在大灣區建設剛剛起步、前景廣闊,國家支持港青北上發展的態度又十分明確,有條件的香港青年應該主動想、試、闖,勇於把握好參與這一國家戰略的先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