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榮恭:國民黨主席應站穩何種兩岸立場?

http://www.CRNTT.com   2021-08-17 00:03:33  


 

  張榮恭表示,再從其他雙邊交往來看,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起點是1972年的上海公報,中日關係正常化的起點是同年的建交公報,都比兩岸步入協商時代起點的“九二共識”還早20年,美日曆屆政府豈有藉口年代久遠來推翻該二公報?除非選擇徹底決裂。同理,除非國民黨放棄經營兩岸關係,拿香跟拜,與民進黨一樣被視為對兩岸和平共榮無能為力,否則就須重振對“九二共識”的信心,牢牢掌握兩岸和平之門的鑰匙。

  他認為,其次,“九二共識”不是名詞的問題。大選過後,黨內有謂“九二共識”遭到污名化,不如換個名詞。其實,重點在於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原則,而不在於如何形容1992年兩岸所達成的共識。

  張榮恭指出,也就是說,既然連中性字樣的“九二共識”這四個字都會遭到污蔑,那麼其他對“一中原則”的表述,反而更容易被綠營抹紅;又如果迴避了“一中原則”,任何名詞也都無法促成兩岸良性互動了。

  張榮恭告訴中評社,1992 年台灣向大陸提出的表述方案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後又發函向大陸表示:“我方”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8月1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台灣據此稱為一中各表,大陸則認為如此可以“體現“一個中國”原則”,並建議兩岸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於是雙方求同存異,兩岸的協商機制從而得以建立。

  張榮恭分析,如果未能體現“一中原則”,任何名詞恐都無法獲致“九二共識”的效用;若能體現“一中原則”,縱使不稱為“九二共識”,應可研判大陸仍會接受。

  他舉例,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未曾主張“九二共識”,但其說法是“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這等於把毛澤東說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倒過來講,意義相同,明確了“一中原則”,柯文哲也就能與大陸溝通對話。無論從理論或實踐來看,國民黨還是以堅持“九二共識”為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