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北部都會區不簡單 治港思維大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0:02:14  


北部都會區與鐵路概念簡介圖(來源:星島日報)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評論員 林艶)自林鄭月娥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北部都會區規劃以來,香港社會的討論熱度至今不減。我們以為,該規劃之所以能够引發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不僅是因為規劃首次明確了香港“北進”的戰略方向、謀劃鋪排了一系列開發建設的具體舉措,更在於其背後體現出的香港特區政府治港思維的重大積極轉變。

  第一,突破“積極不幹預”的施政理念,主動增強對香港發展的規劃力、引領力。

  香港長期施行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特區政府向來奉行“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哲學。回歸以來,由於始終缺乏系統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香港產業轉型緩慢、經濟結構失衡等問題愈發凸顯,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始終無法在政府主導下得到及時有力解決,這對香港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都造成了極大影響,管治團隊也在此過程中被貼上了“無勇無謀”、“無為而治”等負面標籤。

  此次“北部都會區”規劃明顯突破了特區政府的舊有管治思維,圍繞北部都會區建設,就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土地房屋等香港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了通盤謀劃。“約30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解決約250萬人居住問題”、 “提供65萬個就業崗位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些規劃中提及的目標和願景,對於僅有1100多平方公里陸路面積以及747萬多人口的香港來說,絕對稱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不僅僅是規劃本身,前不久特區政府還表示將會動用公權力收回2000公頃的漁塘濕地,用於建立北部都會區三個保育區,開創了依法動用公權力收地作保育用途的政策先例。毫無疑問,敢於跨出治理思維“禁區”、主動發揮行政主導作用,是此次規劃向香港社會各界釋放出的清晰信號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