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反中操弄身份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21-11-11 00:01:18  


 
  在這樣的對比下,由於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發展產生恐懼感和挫折感,擔心如果兩岸經濟合作,最後台灣會被大陸“吃掉”。之前國民黨執政時,綠營媒體將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國民黨精英視為“買辦”,把兩岸經濟合作視為“親中賣台”行為,到處宣傳和平紅利分配不均,被權貴壟斷。⑬在這種宣傳下,一些台灣底層民眾錯誤地將經濟增長乏力、收入停滯不前、貧富差距加大等現實問題歸咎於兩岸經濟交流帶來的後果。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成員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建成。⑭2020年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⑮這兩項重大的經濟合作協定台灣都被排除在外。

  台灣民眾面對台灣在全球和地區經濟整合過程中不斷被邊緣化的趨勢表現出較強的無能感,他們對社會存在的諸多矛盾的不滿需要找到一個解釋以及一個情緒發洩的出口,民進黨在島內不斷渲染大陸的“打壓”,營造“悲情意識”。在這種錯誤的認知模式下,部分台灣中下階層民眾將一切對現實的不滿都歸因於中國大陸,導致島內“反中”民粹主義上升。“祇要涉及兩岸政治方面尤其是與統一有關的問題,台灣民眾心態極為敏感,反映出相當程度的抵觸情緒。”⑯這些中下階層的民眾很多都是民進黨傳統的支持者,是民進黨的“基本盤”,他們當中彌漫的“恐中”情緒,導致了一種群體的焦慮感,容易被民進黨利用。從而進入民進黨慣用的二元“對立-衝突”的行為模式,傾向於用相互對立的身份立場將兩岸區隔開來,台灣是“我們”,大陸是“他們”,把“台灣主體意識”作為尋求自我承認(自我)以對抗中國大陸(他者)、來肯定自我存在價值的工具,由此導致“反中”情緒甚囂塵上。⑰民進黨為了穩固這部分“基本盤”,迎合“反中”民粹,自然採取“反中抗中”的行為。

  四、結語

  建構主義認為利益是以身份界定的,所以身份-利益的不同是民進黨“反中抗中”行為的重要根源。從身份和利益,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得出,社會群體集體的身份認同應該建立在利益基礎上,如果沒有利益作為基礎,身份認同就不會穩固,集體身份的自我認同也不會延續。利益的差異導致社會中不同群體之間的政治對立。從本質上說,民進黨的“反中抗中”行為反映了族群、階級、意識形態等多元身份認同之間的矛盾,以及不同身份帶來的利益訴求。族群、宗教、階級等認同因素對國家認同理念帶來了重大挑戰。因此,今後大陸在兩岸關係當中為了更好地反制民進黨的“反中抗中”行為,需要從身份-利益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要以針對性的舉措徹底粉碎民進黨在台灣社會通過打“反中抗中牌”撈取政治利益的企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