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的時代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00:13:12  


 
  四、兩岸融合發展為島內社會治理提供了寬闊願景

  近年來,島內經濟禀賦優勢衰減,社會福利分配問題突出。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台灣地區的GDP平均成長率達到10%以上,基尼係數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之前一直維持在0.3以下的水平。台灣地區財政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在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顯著加大了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例高於社會福利支出。1994年之前台灣地區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超過20%。從勞動力市場看,台灣地區自1981年以來,名義薪資水平呈現出整體增長,其主要原因在於台灣通過教育投入,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均有躍升,勞動所得份額1990年達到51.74%的高點值(台“行政院”主計處數據)。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在開放金融市場、增加資金流動性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⑦

  進入2000年後,台灣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島內資源禀賦衰減,社會福利分配不均問題突出。台灣整體的平均薪資在2000年後呈現下降趨勢,之後就一直呈現出徘徊下降趨勢。島內民眾的可支配收入沒有出現增長。金融自由化過度也導致了資產惡化、金融風險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台灣地區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和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之和)也一路飈升至亞洲“四小龍”之首。近些年台灣地區GDP的增速在降低,失業率卻維持較高水平,儲蓄率上升,投資率在下降。缺電、缺水、缺地、缺工、缺錢也日漸成為島內當前經濟發展的掣肘。近些年來,除消費物價指數增幅較小之外,在地區經濟總量、進出口、生產、投資、人均所得等經濟指標,以及在人口出生率與福利支出等社會指標上,其增長動能都明顯減弱。在推動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方面,台灣當局已無計可施。“兩岸議題”就成為民進黨當局尋求問題出口的“蓄水池”。

  兩岸融合發展不是兩岸間“內捲化”,而是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雙贏策略。從區域治理機制的視角看,島內民進黨當局一直採取所謂的競爭性區域策略(不尋求融合,而是用自己的優勢反對國家力量,強調經濟分權)。中國大陸採取的是融入型區域策略(在地區和國家層面建立經濟和文化橋梁)和自治性的區域策略(自治政府的歷史和民族區域)。一種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設計需要有三個條件:符合既定規則;規則本身經受得起以共有的信仰為參照而進行的論證;重要成員對特定權力關係明確表示接受。⑧而民進黨當局在島內的“台獨治理”方式卻明顯暴露出了其島內政治制度設計的漏洞。民進黨當局祇會將台灣帶入更危險境地,島內其他黨團組織的治理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在“國家統一,一國兩制”方略下,兩岸融合發展不僅涵蓋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心靈契合各層面;更在公共服務、同質生活體與網絡社群等新經濟形態的融合上也得到體現;這為台灣經濟社會總體進步將提供超越經濟指標意義上的寬廣內涵。因此,兩岸融合發展是兩岸人民期待美好生活願景下的共同心聲與時代命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