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國國內政治與俄烏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22-05-22 00:03:28  


 
  學者F. Stephen Larrabee早在2010年時就已經指出,就地緣政治而言,摩爾多瓦、烏克蘭、格魯吉亞和白俄羅斯這些國家其實前途都並不完全確定,將是各方勢力爭逐的角力場(up for grabs)〔3〕。從現在的局勢看,這種預判其實很高明,因為十多年來,白俄羅斯已完全站隊到俄羅斯陣營序列,而俄羅斯已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發生過戰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地區會一直是大國角力的熱區。

  如果往前追溯,至少到2021年4月中,本輪俄、烏衝突就已經埋下了種子。2021年4月初,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呼籲北約儘快推進接納烏克蘭的進程,稱這是解決烏克蘭東部地區衝突的“唯一途徑”。他呼籲北約2021年內把烏克蘭納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即把烏克蘭視為北約候選國。2021年6月14日,北約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領導人會議。峰會聯合公報提及北約支持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但沒有提出時間表。光是這一件事,就足以埋下2022年初俄、烏衝突的導火索。在當時,其實拜登立場比較曖昧,並沒有把話說死。他告訴媒體記者,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取決於烏方是否達到北約所列標準,烏克蘭仍需解決腐敗問題;烏克蘭“入約”並非美國一方說了算,還要說服北約其他成員國〔4〕。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到烏克蘭對美國的緊密追隨。早在2016年11月,聯合國發表決議譴責對納粹主義的美化,當時投反對票的是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烏克蘭和帕勞〔5〕,當時美國的主要說法是:第一,他們要顧及到所謂言論自由原則;第二,他們認為這是在推進俄方的方案與計劃,而烏克蘭在當時緊隨美國路線。到了五年之後的2021年12月,聯合國再次進行相關議題表決,投反對票的祗剩美國和烏克蘭兩國〔6〕,49張棄權票大部分是由美國盟友投出,其中包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立陶宛等〔7〕。這就非常說明問題,其實烏克蘭當時完全可以投棄權票的,然而它卻並沒有這樣做。考慮到2016年11月仍是奧巴馬執政時代,我們因此可以說,烏克蘭對於美國民主黨政府的對俄路線是一貫比較支持配合的。美國,尤其是民主黨政權(奧巴馬-拜登)與普京就烏克蘭問題的看法本來就是有天壤之別。學者Olga Baysha在2017年的論文中就已經寫道,奧巴馬政府將烏克蘭視為一個整體劃一的統一國家,安全遭受來自外部的威脅;而普京則認為烏克蘭的東南部人民都是心向俄國並因此遭受著來自基輔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和極端主義者的不斷滋擾挑釁〔8〕。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俄國對烏克蘭的行動有可能會使歐洲國家更趨於倒向美國一邊,和美國的政策路線團結得更緊。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拜登就是一筆還挺不錯的買賣。

  此外,2021年5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其最高拉達提交《原住民權利法案》,認為烏克蘭俄羅斯族不屬於烏克蘭原住民。這似乎也屬於不必要的過激舉動。

  當然,按照烏克蘭的觀點,它之所以要積極尋求加入北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此前克里米亞事件的刺激,亦即,是一種類似於“應激性”的反應〔9〕。這也許並非完全不可理解,但從純粹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似乎還是很不明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