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突出的民粹主義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22-09-18 00:07:24  


 
  一、台灣民粹主義的界定

  (一)民粹主義的內涵與分類

  民粹主義(populism)亦稱平民主義,是一個復雜的、並未有統一界定的概念,歷史上曾有多種表現樣式。民粹主義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社會思潮,其基本特點是極度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把“全體人民”當作所有行為的唯一合法性所在,要求全體普通群眾直接參與政治過程,主張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尤為強調對大眾情緒和訴求的絕對順從。俞可平從三個方面概括了民粹主義,“作為社會思潮,民粹主義核心的取向是在政治生活中強調人民的價值和反精英主義。作為政治運動,其強調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變革,並把群眾當作改革的唯一決定力量。作為政治策略,指動員平民大眾參與政治進程的方式。”④簡單地說,民粹主義就是極端的平民化。

  關於民粹主義的來源,其具有“實踐與理論來源的多樣性”。民粹主義基本來源於兩個實例:19世紀的俄國民粹派與美國人民黨主義。⑤關於民粹主義的內涵,還可以通過其不同類型的劃分加以把握與理解。英國學者瑪格麗特·卡農範(Margaret Canovan)首先把民粹主義劃分為農民民粹主義和政治民粹主義兩大類。⑥農民民粹主義又劃分為農民激進主義、農民運動和知識分子民粹主義等三種形式。然而很多民粹主義運動並非單純的農民運動,因此要重視民粹主義中的“政治”部分,也就是政治民粹主義。卡農範根據不同的特徵,又將政治民粹主義劃分為民粹式獨裁、民粹式民主、保守的民粹主義和政客的民粹主義等四種形式。當然民粹主義類型的劃分並非單一絕對,彼此間有相互重叠的部分。民粹主義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出現。通過對民粹主義類型的劃分,也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台灣民粹主義。

  本文分析的民粹主義主要是政治動員手段和政治鬥爭策略意義上的民粹主義,即政治人物冠以“人民”的名義,繞開現行體制,直接訴諸民眾,通過煽動性的語言來動員民眾,挑戰某種體制或某種價值,這種政治動員手段具有煽動性、情緒性、非理性,甚至有蠱惑性、欺騙性、破壞性等特點。⑦

  (二)台灣民粹主義的界定與類型

  台灣民主政治中的民粹主義,其實質、核心與表現形式都與民主緊密相關。台灣民粹主義體現了一種另類的民主話語。因此,需要將台灣民粹主義放在整個民主化進程中來理解。對台灣民粹主義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個:(1)對民主的認知帶有極端民主或激進民主的特徵,認為民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主權,一切政治權力、政治決策、公共政策必須經過人民的直接同意與認可才具有正當性。(2)使用“人民”的修辭與話語進行具有煽動性的政治動員,這種動員更多體現為一種魅力型權威。(3)以民意自居,輕視法律、制度與程序,甚至以所謂的“民意”對抗法治,傾向於繞開現行體制或憲政框架直接訴諸民眾。(4)不信任代議制民主,反對既定權力結構及其價值觀。⑧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無論是政黨的民粹主義,還是政客的民粹主義,無論是李登輝的“民粹威權”,還是陳水扁的“民粹式民主”,大都表現為以上四個方面特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