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唐山大地震 我們記住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7-23 10:50:42  


 
  反思唐山形成“錯位”思維,公眾依然期待預測成功 
 
  自唐山大地震的人為因素被公開後,官方選擇承擔預報、公眾選擇相信地震可以被預報。在國家地震局最新公布的2010年總預算(24.1億元)中,地震監測預報(3億元)依然是項目經費的大頭。地震系統日益被新科技所武裝,每年的各省地震會商有條不紊地進行,但人們對地震的恐懼,似乎並未隨著認識的深入有所減少。在民間,以《唐山大地震》作者錢剛為代表的聲音,始終在強調“強化政府在預警中的關鍵位置”。 《唐山警世錄》作者張慶洲的作品,也旨在為公眾“揭露”一個震驚現實:唐山大地震早就被預測,只是被漏報了。遺憾的是,民間對於“政府應向公眾坦陳風險決策的難度”的那部分聲音,和地震預測技術依然很不成熟的現實一樣,更多是被淹沒在公眾的悲憫和憤怒之中。在唐山大地震發生30年後,尋找天災以外的人禍,成為社會反思那場災難的一個主要出口。但從唐山到汶川、再到玉樹,對於地震以及地震預測,我們的了解尚淺。(本專題參考《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1日《地震預報的中國“江湖”》等報道)


  結 語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最慘烈的地震之一。對這場地震的反思,促進了建築安全和信息公開上的進步,但對於地震本身,我們的認識仿佛陷於停滯。今天,我們重新回望唐山大地震,不僅為了表面的警醒,也為了在災難面前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