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關係“三十而立” 成就遠超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12:01:59  


2008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會晤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中美兩國關係可稱爲當今世界最爲重要也最爲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30年來,中美關係走過了風風雨雨,在當前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挑戰的大背景下,兩國關係又將走向何方?此間《解放軍報》日前邀請三位中美關係問題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内容如下:

  角色地位趨于平衡 

  ●中國定義中美關係的能力已今非昔比 

  ●不要給G2簡單地冠以“捧殺”的帽子 

  ●中國不能忘記自己的發展中國家身份 

  主持人:最近,關心中美關係的人當中,流行著一個新詞,就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將中美兩國的英文China與America重新組合創造的Chimerica,有人將之譯爲“中美國”。弗格森還建議奧巴馬就職後首先訪問中國,與中國召開兩國峰會(G2)。各位如何看待這個概念?回顧30年的歷史,似乎中國一直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地位?

  袁鵬:的確是這樣。在中美關係30年中,凡是涉及到大的方向的時候,美國總是發揮著决定性的作用,中國的對美外交更多地體現出一個反應性的特徵。這一方面是因爲兩國實力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中國一直潜心埋頭搞建設,不會主動破壞中美關係的發展。 

  但中美關係正在逐漸趨于平衡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經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6%,中國在2005年已經超過英國成爲世界上第四大經濟體,2006年成爲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强,越來越多的國際性重大活動交給中國來承辦,各國領導人越來越頻繁地來到中國,各種國際組織中也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身影。以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爲標志,中國强大的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展示。總的來看,中美兩國的實力差距是在縮小而不是拉大。 

  金燦榮:由10多年前的“中國崩潰論”到後來的“中國威脅論”再到近來的“中國機遇論”和“中國責任論”,外界對于中國的議論本身就反映出中國的重要性,而議論用詞的變化則反映了中國實力的增强。關于中美關係的討論也是這樣,從“友好的非盟國”,到“戰略競爭者”和“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這些定性的詞彙都是美國方面提出來的,但變化的背後,也反映了中國實力與影響力的提升。 

  事實也是這樣,中美剛建交時,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是2159億美元,美國爲22959億美元,中美對比約爲1∶10;2007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人民幣,美國是13.8萬億美元,按匯率折算,中美對比大約爲1∶4。與此相適應,中國定義中美關係的能力在不斷增强。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最近兩輪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我們也開始提出美國的問題,要求美國穩定金融市場、改變消費觀念等等。從長期來看,中美關係趨于平衡的這種態勢是不可逆轉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