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巴以問題的死結與鑰匙

http://www.CRNTT.com   2009-01-11 06:05:55  


 
  不過,無論是鼓動對外使用武力(或憑藉武力從一國分裂出去)的激進民族主義還是宣揚修道士般純潔無私的道德清教徒主義,歸根結底都是一柄雙刃劍——身爲反對派的時候,它們是指向執政者的銳利武器;一旦成爲當權派,它們也會對自己造成致命的傷害。在短期內,年輕的哈馬斯或許確實能够做到比老成實惠的法塔赫更加廉潔奉公,但在對待以色列的問題上,它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放弃消滅以色列這一它賴以安身立命的理想,則會失去把它送上權力寶座的選民的心,進而失去政權;在現實中不顧一切推進這一理想,則不僅絲毫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還會給整個地區乃至它自己帶來滅頂之灾。 

  更爲現實的問題還在于,由于哈馬斯的政治立場,巴勒斯坦政府賴以維持運轉的西方援助資金(主要來自歐盟)以及老百姓急需的人道主義物資也被大部分切斷了,使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更加雪上加霜。在左右爲難、動蕩不安的過去三年中,法塔赫與哈馬斯的矛盾也不斷激化,終至兵戎相見,形成了巴勒斯坦今天這種武力分治的局面。這期間,哈馬斯不斷利用它所占領的加沙地帶的有利地形向以色列邊境城市發動零星襲擊,而以色列國內也經歷了政壇更迭。因此,這次對加沙的大打出手可以被看成是以色列國內强硬派在忍無可忍之下主導的一次猛烈大規模報復行動。 

  客觀地說,以色列也是沒有退路的。自15年前巴以簽署的第一份和平文件《奧斯陸協議》以來,以色列就一直表示願意“以土地換和平”,它也確實兌現了單方面從加沙撤軍的承諾。以方的原則很清晰:在守住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它願意同巴方通過談判解决歷史爭端,甚至願意幫助巴勒斯坦建國。然而,面對一個一心要消滅自己的敵人,爲了保護自己的人民和世世代代猶太先輩奮鬥了1000多年才重新獲得的家園,它不得不以牙還牙。有觀點認爲,哈馬斯爲了打破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獲得生存必需品和戰略生存空間,才不斷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因此批評以色列不遵守聯合國有關决議解除對加沙的封鎖,是造成今日之局面的罪魁。但從以色列的角度看,盤踞在加沙的是一個不消滅自己誓不罷休的武裝力量,難道還應該聽任它補充射向自己的火箭彈?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便以色列能在這次大規模行動中重創直至徹底消滅哈馬斯,它也沒有可能鏟除滋生和哺育哈馬斯的精神土壤。武力只能製造更大和更深的仇恨,一個哈馬斯倒下了,會有更多後繼者冒出來。况且,巴勒斯坦社會現存的比哈馬斯更加激進的武裝組織——如早于哈馬斯成立的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已經比比皆是。時下有論者指責哈馬斯搶占清真寺、學校、難民營,把加沙巴勒斯坦婦女兒童當作抵禦以軍的“人肉盾牌”,是典型的“卑鄙的恐怖分子行徑”。這完全是以一種看客思維得出的似是而非的結論,幾乎可以斷言,相當多被當作“人肉盾牌”的巴勒斯坦人會認爲自己是在爲民族獨立的崇高理想而自願獻身。在很多時候,人的精神力量是堅不可摧的。因此,以色列此舉很可能消滅(削弱)了一個今天的敵人,但爲明天製造了千萬個敵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