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子暘:旱災表明農地制度危害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09-02-14 08:08:23  


 
  一方面是種糧食收入不高,另一方面,抗旱、灌溉還要種種投入。況且,許多多年進城務工的農民,早已不熟農藝,更不可能為了那每年千兒八百的收入受苦受累、從頭學起。對他們來說,既然旱了,幹脆就把今年的糧食放棄了,愛咋咋地。這才是最佳對策。 

  沒有理由強行要求農民改變這種對策,除非認為農民是農奴,必須按照其他人的意志老老實實地埋頭在那裡生產糧食。如果果然有人這樣主張,我希望他至少不要以農民利益代言人的身份發言,那樣未免太不知羞恥了。 

  農地的水利設施嚴重缺乏和落後也是抗旱不力的重要原因。國家總理要去親自拿水管子澆苗,而奉命前去抗旱的武警只能拿著臉盤跑來跑去地一盆盆往大田裡澆水。這種生產效率用來製造新聞還可以,指望著真正解決旱災問題,是絕無可能的。 

  實際上,如果有現代化的水利灌溉設施,旱災並不是什麼不可克服的困難。華北地區算是比較幹旱的地區,年降水量只有400-800毫米,但相比更幹旱的以色列,水利條件其實強出不少。以色列60%的土地年均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其餘地區更少,不足150毫米。但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中,以色列的農業卻高度發達,農產品產量驚人,大量出口,甚至被稱為“歐洲的廚房”。憑借發達的水利灌溉系統,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 

  農地的水利設施缺乏和落後,也和現行的農地制度直接相關。高度分散的土地承包,而且還是承包而不是真正的所有,不但沒有規模效應,投資的預期也很不明確,這時,如果有農民肯大筆投資,在自己那寥寥幾畝承包田裡大建水利工程,才是咄咄怪事。 

  而且,以現有農民種糧的收入,即使再加上養殖、經濟作物等副業,也不可能給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建設提供足够的資金。小農經濟很難積累起大量資本。農地改造和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僅僅依靠農民自己的投入是遠遠不够的。 

  和工業製造業一樣,投資可以在農業領域同樣創造出大得多的產出。中國的農業潛力並沒有得到足够的開發。中國農業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中國農業生產的增長還遠遠未到盡頭。 

  不過,現行的農地制度卻成為這種大有可為的最大障礙。 

  現行農地制度,除非國家徵地,否則禁止土地自由流轉出農村集體範圍以外。也就是說,禁止其他人購買農地。同時,在集體內部,也禁止土地的自由流轉和集中。中國農業基本上還處於小農狀態。當然,農民並不會馴服地在那一畝三分地上靠種地為生。其他人想繼續讓農民當農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進城打工。土地撂荒很多。許多鄉村都出現了空虛狀態。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在村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