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唐君毅:20世紀新儒學的一代宗師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10:54:08  


1953年唐君毅(右)與錢穆(左)合影。
 
仁者風範學術一生

  唐君毅於1909年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的柏樹溪。其雖非粵人,但先世卻籍廣東五華,為客家,七世祖始由粵移川,以糖工起家置田產,到了他祖父一代才開始讀書,成為所謂耕讀之家。他的父親為前清秀才,後曾赴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先生學佛,並著有《孟子大義》一書。他的母親也有相當的學養,存世有純樸情真的《思複堂遺詩》。在這樣一個充滿了傳統禮教氣氛的家庭之涵育下,唐君毅從小就培養了對古人深深的敬意和“厚道的心情”。岷江流域下川南敦厚樸實的民風和“東去江聲流汩汩,南來山色莽蒼蒼”的金沙江景、大涼山色,更陶冶了他寬厚篤實的性格。

  唐君毅的少年時代基本上是在成都和重慶兩地度過的。17歲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學,不久又轉入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受業於方東美、湯用彤諸先生,並曾聽熊十力先生講“新唯識論”,而得添列門墻。1932年,唐君毅由中央大學畢業後,先返成都教中學,不久即回到母校任助教。抗戰爆發後,入川轉任華西大學講師,不久再返母校任講師,至1944年升為教授,並兼哲學系主任,一直到1949年。這期間,他還曾短期兼任過華西大學、金陵大學教授和無錫江南大學教務長。1949年春,應廣州華僑大學之聘南下,但因時局動蕩,沒有多久便離穗赴港。

  唐君毅到香港後,與錢穆、張丕介等共同創辦新亞書院,受聘為新亞書院教授。除承擔書院主要課程外,還兼任教務長一職。1950年,倡設並親自主持了新亞學術文化講座,邀請著名學者主講,歷時5年,共139次,使新亞名聲鵲起,為海外學人所推重。1957年後,唐君毅曾多次應邀前往美國、日本、韓國及歐洲各國參加學術會議或作專門學術演講。1958年元旦,由他負責起草,並與張君勱、牟宗三、徐複觀等聯合署名,發表了被稱為海外當代新儒家思想綱領的《中國文化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新亞書院為其成員之一,唐君毅受聘為哲學系講座教授,兼任系務委員會主席,並被選為中文大學第一任文學院院長。後因中文大學與新亞書院的辦學方針及教育理想大異其趣,新亞研究所遂脫離中文大學而獨立,唐君毅受聘為所長。1974年,唐先生由中文大學退休,專任新亞研究所所長一職。1975年,應台灣大學之請,任台大哲學系客座教授一年。1976年,因肺癌大手術後,體更衰耗,於1978年2月病逝於九龍浸會醫院。隔月,葬於台北的觀音山朝陽墓園。

  在熊十力的三大弟子當中,牟宗三屬“智者”型,唐君毅以“仁者”著,徐複觀當“勇者”名,智、仁、勇三達德,於熊氏一門盡見矣。唐君毅一生馳騁於東西哲學領域中,為建立一個道德理想主義的人文世界而殫精竭思,埋頭筆耕,留下了數量驚人的著作。這些書可大致歸為四類:第一類為“泛論人生文化道德理性之關係之著”,如《人生之體驗》、《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與人生》,及《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等。第二類為“評論中西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人文學術,以疏通當前時代之社會政治問題之一般性論文”的合集,如《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也包括《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第三類為“專論中國哲學史中之哲學問題,如心、理、性命、天道、人道之著”,此即六大册的《中國哲學原論》。第四類為“表示個人對哲學信念之理解及對中西哲學之評論之著”,如《哲學概論》,及《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