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兆佳:香港政策研究需要強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5-09 00:15:32  


劉兆佳教授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香港的中央政策組除了有一個蠻權威的名字之外,它的性能和工作不但不斷轉變,而且在一般市民之間,還有不少神秘感。它長期進行大量不公開的民意調查,就不時被反對派質疑。但它的重要性,以及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無疑正在上升之中。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日前以《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的身份訪問了中央政策組主任劉兆佳教授,首次全面揭開這個官方智庫的神秘面紗,並且檢視香港其他非官方智庫發展的困難和前景。《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以《香港缺乏成熟智庫,政策研究需要強化》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全文如下:

       協助特區政府制定施政策略
       掌握民意成意外收穫

  劉迺強: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中央政策組的功能和發展?

  劉兆佳:中央政策組這一設置在港英時代80年代後期開始,最初只有兩三個顧問,主要是協助港府制訂施政的策略。同時就為政府所關心的問題,通過簡單的走訪,搜集意見,匯總起來做點建議。

  另外就是通過非全職顧問制度,幫政府拉攏一些社會精英,扶持一些未來的政治人物。對於當時的“反對派”,即今天的愛國愛港人士,則保持距離。實質工作就是協助港督施政。

  回歸後,初期的差異不算太大,保持一個小規模的編制,正規研究甚少,與民間機構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比較少。當時做了一個香港的長期發展策略,都是通過一個外國機構進行。

  嚴格來講,前朝成立的中央政策組,不是一個智庫。因為智庫有相當高的政策研究能力。

  我加入之後,逐步引入變化。第一個變化,回歸頭幾年政府對民意的掌握不足,中央政策組引入了民意調查,就政府的施政,與政策進行民意調查。起初好久才做一次民意調查,到今時今日,我們每周都做調查。在有需要時,還為某些問題作特別調查。所以民意調查,已經成為特區政府重要的施政手段,讓政府密切掌握社會脈搏,特別是探討有些政策是否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在這方面,已經取得良好效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政府了解民意的變化,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其他批評政府或者反對派人士,當他們知道我們大事小事都做調查的時候,他們就不可以事事宣稱自己代表民意。因為我們有調查,在發現他們說得不對的時候,會宣佈我們的調查結果,他們就會很尷尬。意想得到的效果,是使政府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更好地落實民意之所在。

  我們繼續非全職顧問制度,並加以擴充。我們現在有四十名顧問。我們這些政治精英每兩個星期坐在一起,可以就著各種問題討論,也有比較務虛的分析,令到政府可以掌握社會精英的想法,瞭解到精英可能對政府採取的行動。這些物色人才的工作,以前雖然做過,但是沒有系統,現在是通過系統的接觸NGO 、公共機構等,邀請他們推薦人才給我們,提供意見建議,協助特首施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