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擴權強縣 為縣域經濟發展鬆綁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1:58:18  


發展縣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縣域經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農村是中國最大的潛在內需所在,發展縣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2070個縣域經濟體,其國土面積占全國的95%,其總人口占全國的74%,其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60%,其財政收入占全國的24%。全國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縣域經濟體吸納了65%。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武漢大學教授辜勝阻、李華文章表示,縣域經濟是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部,是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交匯點,特殊的區位和特殊的部門功能決定了縣域經濟在中國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不但是擴大內需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客觀要求,而且對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妥善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管縣”體制下縣級政府權責不對等、經濟管理權較弱、自主發展的空間較小。興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市管縣”體制適應了當時的經濟發展背景,通過提升市的地位促進了要素集聚和市縣之間的經濟協調,在增強中心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帶動以及加強管理等方面曾發揮過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鄉分割、條塊割裂的局面。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一是過多的行政層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現“市卡縣”現象。“市管縣”體制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層級,導致信息傳遞速度的降低和信息失真風險的擴大,上情難以及時准確地下達下情也難以及時准確地上達,影響行政效率。而且,行政管理的層次增加必然導致更多的政府幹預,不利於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城市偏向導致市與縣爭利,出現“市刮縣”現象,縣域發展機能弱化。“市管縣”體制實際上是縮小了縣級政府的自主權,而擴大了市級政府的管理權限,帶有明顯的城市偏向性。社會經濟資源主要被市所汲取,縣只能聽命於市,縣域地位被矮化,發展機能弱化。
 
  三是縣鄉財權與事權不對稱,縣鄉財力弱化。在“市管縣”體制下,縣域財政的財源結構單一,財政實力弱。同時財權與事權不對稱,財權及財力向上集中,事權及責任不斷下移,縣級財政處於“小鬥進,大鬥出”的尷尬境地,個別地市成了縣財力的“抽水機”。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財政和省市級財政對縣鄉財政轉移支付的規模較小,分配不規範,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之間缺乏協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