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鐵礦石價格談判 難言功成

http://www.CRNTT.com   2009-08-20 11:09:44  


鐵礦石談判要求中國企業能夠齊心協力,是一種有益嘗試。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中鋼協8月17日發布公告稱,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終於有了結果。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即粉礦價格較2008年水平下降35.27%,塊礦價格下降50.42%。該價格降幅雖未達到中鋼協此前提出的40%的降幅目標,但仍高於日韓企業接受的33%降幅;此外,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國鋼鐵企業的鐵礦石將實行統一價,即不分長協價和現貨價,這也迎合了中鋼協近來倡議的“全國統一進口鐵礦石價格”目標。

  東方早報發表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文章認為,中鋼協與FMG的談判結果並不說明什麼問題,鐵礦石談判的僵局並未得到有效化解。

  首先,這一談判結果並不具有明顯的示範效應,很難對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穀三大全球鐵礦石巨頭產生足夠壓力並引發跟風效應。FMG公司2000萬噸左右的實際年產量,相對於中國每年5億噸的進口規模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按鐵礦石國際談判慣例,一般是先與三大巨頭之一達成協議價格,爾後其他中小鐵礦石企業自動跟進,而不是倒過來。因此,中鋼協在短暫興奮一晚之後,第二天仍將不得不面對力拓、必和必拓這些老對手們,繼續艱難地討價還價。

  其次,即便不排除FMG在未來幾年有迅速崛起的可能——高盛預計,2010年FMG年產量很可能達到5500萬噸,2012年更將達到1億噸,接近於必和必拓現有生產能力——但問題是,一旦FMG成為這樣規模的企業,其加入寡頭聯盟的可能,要遠大於繼續“優惠”中國的可能。

  最後,就談判結果本身看,FMG其實並非“活雷鋒”。FMG這次異軍突起,一方面,是瞅准了中方與三大巨頭僵持不下,先給中方一點甜頭,借機擠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面,FMG的這種讓步絕不是免費的,根據雙方談判的附加條款,中方需向FMG方面提供55億-60億美元的融資。值得注意的是,雙方並未向外界說明,這筆融資將以什麼條件、具體由誰來提供。若FMG所獲資金的成本顯著低於倫敦市場LIBOR利率(同業拆放利率),那麼所謂的35%的降幅與33%並沒有本質區別;而如果負責向FMG方面提供融資的是中國進出口銀行或國家開發銀行這種政策性金融機構,或中投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則無異於拿所有中國人的錢,來補貼中國鋼鐵企業的賬面盈利。因此,從技術角度而言,要讓力拓、必和必拓也接受這個35%的降幅,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文章表示,中鋼協一再強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應當掌握定價權。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最終誤導了大眾,也誤導了自己。不錯,中國是超級買家,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目前中國大大小小的鋼鐵企業約有1000家,規模鋼鐵企業有73家。這種地方政府利益主導下的“小、散、亂”的狀況不徹底改變,一盤散沙的中國鋼鐵業是沒資格去爭定價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鋼鐵業的大規模兼並重組確實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