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精英主義和舉國體制 未來優勢更強

http://www.CRNTT.com   2009-12-13 00:23: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別於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在《中國評論》月刊十二月號發表專文《中國經略2020之指導思想》。作者表示:“知道良好管治需要有理想的專業精英於完善的法制底下運作,而非靠職業政客,和鼓勵民粹主義及製造人民有權力的假象;清楚市場的作用並瞭解它的局限,而能以政府機器有效推動改革開放,政府與市場雙翼齊飛,相得益彰。這是中國體制上的兩大發明。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功,可以說是精英主義和舉國體制結合的成果。展望未來十年,這兩大優勢,將隨著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工具箱,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以及朝向法治的發展,加強公民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和制衡,其威力將只會加強。”文章內容如下:

   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剛去世的歌星米高積遜生前曾多次漂白皮膚,但他至死仍不脫是黑人。日本百多年努力脫亞入歐,到了今天,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比歐洲國家強,但是日本人始終覺得自己不夠西化,依然崇洋。中國致力現代化的時間跟日本差不多長,而且在淪為次殖民地之後,民族自信徹底破滅,誤認為現代化就是西化,試圖把任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東西,全部掃清。到了今天,除了吃之外,我們內內外外,幾乎找不到太多的中國痕跡,但是我們還整天到晚擔心沒有“跟國際慣例接軌”。

  我們很多人都誤以為現代就等同西方,並且相信現代性是普世的,因此西方的就是普世的。當前的國際經濟及金融體系,基本上是由西方新自由主義所主導。西方經濟及金融出現了空前的結構性危機,亦標示著新自由主義的破產。但是我國的學界和輿論界,至今仍被食洋不化的新自由主義者充斥,思維上始終跳不出人家的坎陷。明知西方經濟理論已經進了死胡同,我們仍繼續跟人家的老路走下去。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貶低自己的成就。事實上,過去三十年,中國以相對低的代價,萬二分成功地進行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的社會變遷,這已經是舉世公認的奇蹟。這總不可能完全歸結為幸運吧?我們總有些事情是在這段期間持續做對了的。

  而作為全球大國的必要和足夠條件,是能自主制訂和執行證實優越的遊戲規則。中國是自上世紀90年代蘇東崩塌以來,國際上極少數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自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來,之後連續5次中共黨代會的政治報告標題中,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字眼(十六大之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有趣的是官方整天到晚都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現在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重拾社會主義的精粹,以補其不足,但我們這個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國家,大部分國人,包括著名學者等,竟然都不知道這究竟是甚麼、優越在哪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是有別於“傳統模式社會主義”。根據長期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說:“中國的社會主義,開始是照搬蘇聯模式,主要是,純粹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後來,在蘇聯模式的框架下,我們又搞了不少自己的東西(‘中國製造’),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大躍進,人民公社,階級鬥爭為綱,反走資派,文化大革命等等……其主要內容就是,蘇聯模式加‘中國製造’。”1

  社會主義,以致全球的左派,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都不把市場機制放在眼內。吃盡了苦頭之後,東西方左派都開始尊重市場。到了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改革開放”正式寫進憲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填補了這個缺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