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轉型中國的二代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29 10:36:05  


 
膠囊公寓成為窮二代希望改變地位前的縮影

   2010年05月25日11:34 南風窗
 
  “窮二代”的膠囊聯盟

  文_特約記者 黎光壽 發自北京

  “膠囊公寓”撕開了北京房價飛漲背景下的繁榮面紗,讓人看到了大都市背後龐大密集“蟻族”的生活。隨著改革進入第二個30年,中國人的窮富分野也進入了第二代。他們依托前輩的物質基礎和思想軌跡繼續前行,但在追逐夢想的首都北京,有的人獲得的可能是整個世界,有的人獲得的可能只是一枚“膠囊”。

  “窮二代”這個名詞概括了那些弱勢又充滿希望努力拼搏的人群,“膠囊公寓”則成為他們希望改變地位前的縮影。無論言辭多好,這種僅能容納一張床的2平方米小屋,與超過半數的房屋空置相比,無疑是財富被攫取後留給“窮二代”最形象的禮物。

  黃氏膠囊有8間

  “覺得那不是給人住的,我來北京,寧可住多人間的學生公寓,也不願意住那樣的屋子。沒有窗戶,讓人窒息。那麼小的地方,進屋直接脫鞋上床……長期住,對身心都不好。”沈陽姑娘莊寧說,“本來北漂一族對生活的心態就很重要,一直住那種地方,心裡肯定憋屈死了。”

  “膠囊公寓”位於北京海澱區六郎莊五間樓47號居民樓上,是78歲老人黃日新的發明。

  首個與黃日新老人簽訂租房協議的山西姑娘張琪在見到記者的時候特別疲憊。“住在這里幾天,我發現自己變得焦慮、狂躁和疲憊,中午到國貿辦事,坐10號綫到這里,感覺特別漫長。”她搬進“膠囊公寓”後,最大的願望是能睡一個好覺,但就是睡不著。“我的身體根本沒法接受,我感到特別孤獨,今天特別想找人講話。”

  六郎莊在北京海澱區城鄉結合部,和中關村的距離是10分鐘的自行車車程。一名居住在六郎莊的青年告訴記者:“我們這棟樓里,有許多在中關村賣電腦的。”

  在中關村做軟件工程師的謝常財的房間大約有10平方米左右,每月房租500元。“我覺得挺有新意,對剛畢業處於過渡期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價值,能起到緩和作用,畢竟對於在城市里每月掙2000至3000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拿出八九百元在城區租一個房子,顯得難以承受。”他已經不是剛畢業大學生,但為了節約錢住在六郎莊。

  2010年4月,記者多次來到這里,並在“膠囊公寓”體驗了一晚。324房間內的“膠囊公寓”有兩間,其規格為120厘米寬,220厘米長,200厘米高;328房間和332房間內的“膠囊公寓”分別有3個,寬度縮小為90厘米,長度和高度不變。房間內擺放的膠囊公寓,就像在一個方盒子里整齊擺放的火柴盒。

  “膠囊公寓”很小,小到只能容納一張床。不過,床頭上還有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方有一個明亮的大節能燈,燈下有4個插座和一個網綫插孔,符合新生代的生活習慣。其月租金為小膠囊250元,大膠囊350元。“我的‘膠囊公寓’牆壁是用鋼板和混凝土做的,具有防火、防盜和防熱功能,還申請了國家專利。”黃日新老人說。

  “我主要希望為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或者是在街上流浪的弱勢群體建造一個安身之所。”黃日新介紹,他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日本的膠囊旅館,但日本膠囊旅館太豪華,造價太貴,每間達到1萬元人民幣,每月租金也高達640美元,“我的‘膠囊公寓’研製期間的造價為一個2500元,規模化生產成本大約在1500元,月租金200元到250元,屬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可承受的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相關新聞: